汨罗的遗迹--龙舟

家乡区县: 湖南省汨罗市

据传说,汨罗江渔民划龙舟抢救屈原未果,又以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罗江就成为了龙舟和粽子两项中国重要民俗的发源地。 赛龙舟,或称龙舟竞赛、龙舟竞渡、龙舟竞漕、爬龙船(闽粤地区惯称),是中国、越南、日本及琉球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一些东亚地区的地方民俗活动,现时龙舟竞赛已发展为一项水上体育运动,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举行。它除了是中国全国运动会的项目之一外,也于广州主办的2010年亚洲运动会,首次成为亚运会中的正式比赛项目。
龙舟竞渡流传最广的起源是,楚国人为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期望阻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龙舟竞渡之寓意,被《史记》所肯定。其中在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是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也。”另在《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为竞渡之戏,迅楫齐驰,棹振水陆,观看如云。”但龙舟竞渡所之起源,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则曰:“五月初五,是日竞渡,采杂药。”
考古学的发现证实,许多端午节习俗早在楚国前已流传。例如其中一个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钺,便刻有龙舟竞渡图案。有学者指龙舟演变自百越的独木舟,百越独木舟是以蛟龙为图腾。对于龙舟和龙舟竞渡的起源,今天仍在考究。
汨罗江龙舟节

而在不同的地方,龙舟竞渡则有不同寓意,例如:贵州苗族庆祝插秧和预祝五谷丰登、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岩红窝、越南人纪念陈朝大将陈庆余抗元等。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楚国人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即公元1736年),台湾已开始举行龙舟竞渡。但龙舟竞渡仍只是传统节日活动之一,不是正式体育运动。直至1976年,香港于筲箕湾避风塘首次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从而掀开了龙舟活动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的序幕。此次比赛除香港九支渔民队外,已有一队来自日本长崎的队伍参加。接着龙舟竞赛更传入西方国家,而且得到积极的参与。1985年,香港首次举行国际女子锦标赛,让此水上运动推广至女性运动员。中国除举行不同赛事外,也于1991年的端午节,在湖南岳阳市(屈原的第二故乡)举行了首届国际龙舟节,更进一步推动了龙舟活动。日本长崎也有举行长崎国际龙舟锦标赛。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06全国龙舟月启动仪式暨中国汨罗江龙舟节5月29日至6月1日在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举行。
汨罗是世界龙舟竞渡运动和龙舟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流放汨罗,怀沙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汨罗江从此引起世人瞩目。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当地群众争相划船汨罗江上,这个习俗世代相传,演变为龙舟竞渡。[1]

何振华(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