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诗人汪国真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诗人汪国真,系我区后溪镇英村人。其父汪振世毕业于厦门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到劳动部和教育部工作;其母李桂英五十年代中期集美中学初中毕业。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1963年至1971年;注国真就读于北京西城区小学二龙路分校和北京实验中学。小学和初中的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史无前例的内乱中度过的。
    由于历史原因,汪国真初中毕业后,没有升入高中,而是被分配到北京仪表厂当工人,这在当时算是非常幸运的。他当了七年的铣工。在这段期间,他利用工余时间,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与此同时,他还博览了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名著,这大大提高了他的文学素养,为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调节业余学习生活,他还自学弹奏手风琴等乐器。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汪国真于1978年考入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他开始学习写诗,
写小说,偶尔也在报刊上发表。汪国真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文艺年鉴编辑工作。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诗和散文作品,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1984年他的一首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发表于《年轻人》杂志,而后马上被《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转载,他也开始收到读者来信。1985年,在一个烈士遗物的陈列室里,一位在老山前线英勇牺牲的战士的日记本上,以工整稚气的笔迹,抄写着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首诗,这是对诗歌的作者一种最大的鼓励与奖赏。青年读者的来信表达了他们对汪国真诗歌的喜爱。这使汪国真意识到自己有写诗的潜能,能够写出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所喜爱的诗歌。所以,从1985年起,汪国真才坚定了从事诗歌创作的信心,把业余的主要精力投入了诗歌创作。有趣的是,汪国真的诗不是由出版社出版后在读者中流传的,而是先在读者中以手抄本的形式传播,而后被出版社的领导发现,才得以出版的。学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的妻子是一位中学老师,她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偷偷传抄汪国真的诗,回家后,以诧异的口吻向丈夫提及这件事。出于职业的习惯和对事业的责任感,编辑室主任要求把手抄本拿来看看。看完以后,他找到了汪国真的诗被青年读者喜爱的原因,遂向出版社领导建议,尽快将这本手抄诗集出版。
    这便是汪国真处女诗集《年轻的潮》问世的经过。《年轻的潮》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北京王府井书店诗集的进货量一般不超过200本,但汪国真的诗集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一个月多一点就卖
了5,000本。王府井书店的经理欣喜地说,“席慕容(台湾女作家)的诗在这里也没有受过如此热烈的欢
迎。”

余志宾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余志宾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yuzhibin

余小伦001(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