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里的那个舞台

家乡区县: 许昌县

    三星舞台是一家戏园子。这是小城许昌较早的剧院,位于市区大同街(先前叫洋街)中段路北。20世纪50年代末期,三星舞台被拆除,现在已经很难再寻觅到它的踪影。

    说是剧院,实际上三星舞台十分简陋。它的门脸不大,只有一扇黑漆斑驳的大门供观众出入。门脸上方,垒砌一座三角形的墙屛,上书“三星舞台”四个浑圆大字。三角形墙屛两边,分别竖起一根圆柱体,看上去颇有民国建筑的遗风。舞台是用厚实的木板搭建起来的,演员在上面翻跟头时,观众可听到砰砰之声。戏院场子不大,容纳不足千人。场子的屋顶是用圆木支撑起来的一个大棚子,棚顶用麦秸覆盖,用以遮风挡雨。场子正中,一排排摆放了许多破旧的连椅。持有正票或座票的观众,才有资格进入场内,寻到座位坐下看戏。与现在剧院不同的是,三星舞台里还设有许多站票位置。沿场子四周用木栅栏围起,与外墙相距大约3米的空白地域里,便是持有站票观众的位置了。记得那时候座票是一毛五或两毛一张,而站票不论位置如何,一律一毛一张。
    那时的剧场,一般在正戏开演前,都要先演一段小戏或折子戏,俗称“垫场”。垫场一般都由一些不太知名的演员担纲演出。因此,观众对垫场大多不够重视,或者一般都不看重。可为什么还要有垫场呢?现在想来,垫场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利用垫场培养青年演员,让他们有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二是等待剧场逐渐安静下来,或是等候那些迟到的观众。如此猜测,不知然否?垫场过后,正戏方隆重登场。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舞台的北边是一片洼地,穿过洼地继续往北,登上河堤便是荷花盛开的护城河。当时,河上有一座纯木质小桥。走在桥上,脚下是咯吱咯吱的悦耳响声,眼前是清香的荷花,别有一番情趣。所谓洼地,是与河堤比较而言。每逢雨天,这里便是汪洋一片。雨过天晴,雨水退去,这里便是大人们散步、儿童们嬉戏的场所。最难忘的是,这里还会时不时地聚集许多人进行各种商品交易。有卖猪娃、羊羔的,也有交换牛马、骡子大牲畜的。此外,各种布匹、衣服、文具及五金百货,犁耧耙锄、锅碗瓢盆等应有尽有。自然,包子、油馍、胡辣汤、火烧、蒸馍、丸子汤、花生、瓜子、爆米花、香烟、水果、糖葫芦也“应市而生”。最吸引人的还是洼地南边搭起的简易舞台,那里上演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生动故事。

    现在的许昌已经变了模样,虽然条条大路,但是再也找不到童年的乐趣。

旧时光、圆(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