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潘茂名是晋代茂名县人,自得道升仙后,常回故里,引人行善,孝敬长辈。
传说:当时茂名县东岸村,有周氏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亚良极为孝顺慈母,热问凉,寒问暖。一天,亚良入山牧牛,遇上一个专以毁灭人伦为乐的恶魔,这恶魔变成一棵树,长着一个“忘娘果”,红熟的果子,在绿叶中鲜艳夺目,令人垂涎。
又饿又渴的亚良,望见那红透的“忘娘果”,便摘下来甜滋滋的吃下肚里。谁知他吃了“忘娘果”后,魔性发作,泯灭天良,一反常态,逆娘骂娘。
母亲到处寻药求医,请神问卦,也没有唤醒儿子的良知,每天只有以泪水洗脸,对天疾呼:“茫茫大海唤长江,儿子何时呼亲娘!”悲切声飞过高山,飞到天上,令流云驻足,化作泪雨洒人。
一天,碧空万里,绿树摇风,一位身着灰袍,鹤发童颜,手持拂尘的道人,来到周氏的茅舍,周氏以为是化缘道人,给他钱不要,送他米不要,说善治丧心病。周氏大喜,扶出良来,但见他两颊如火团,双目露凶光。道人把了脉,口中念道:“古师留下奇效方,明目清肝泻邪肠,世人用我疗心法,祛灾去难化吉祥。”说罢,只见道人在纸上开出八味药:“善心一片,孝悌二钱,敬长三两,笃行四分,忠直五片,诚实六个,友爱八只,恭敬一斤。”这种药方,世人自然少见。母亲愕然望着道人。他把药方交给亚良,让其上山合药,小半天,亚良回来了,捧回八味说不出名堂的山花野叶,道人说正是此药。
周氏即煎药让儿子饮服,一会儿,亚良腹如雷鸣,片刻吐出了“忘娘果”,神志清醒,甜甜地叫娘。
正当周氏和儿子欢聚时,道人化作清风不见了。母子抬头寻找,只见他冉冉驾着石船升天而去,才知是潘茂名仙人。
(四)缅茄的传说
缅茄树,过去全中国只有一棵,被称为“中土无双”,独一无二。据说,缅茄树的籽,在普通情况下,三百年才发芽,三百年才打籽,所以稀罕,缅茄树便以稀为贵了。
明朝时候,太仆寺卿李邦直,高州西岸村人。他在京城里做大官,当时缅甸国王送给皇帝两粒缅茄籽。李邦直是近身大臣,皇帝赏赐了一粒给他。他告老还乡时带了回来。皇帝赏赐的这缅茄籽是稀世罕有之物。李邦直有个独子,古时候迷信,戴条颈链,镶上粒珠宝,说能避邪,长生保命。李邦直就特地打了条金链,镶上那粒缅茄籽,终日挂在那独子的颈上。李邦直府上有个婢女,叫梁凤薇,是专门服侍那个独子的。后来不知怎的,那粒缅茄籽不见了,周围找不到,便说是梁凤微偷了,要赔,怎么赔得起?真是喊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凤薇实在没有偷,打死她也不认,结果活活被打死。婢女贱过蚁,有谁能帮她伸冤呢?
还是天公有眼,为她昭雪。这婢女死后不久,有人在李邦直屋旁的垃圾堆中,发现一条奇特的树苗,是棵什么树?大家都未见过。俗话说,鲁班识得木名齐。高城里有个活鲁班,他也不认识。李邦直这才想起,难道是那缅茄籽发芽长出的树?经多方了解,才知是他的独生子玩耍时把那粒缅茄籽弄脱跌落床底。那个妹仔扫地没有留意,把它扫到垃圾堆里去了。烧垃圾时火一烧,把它的硬壳烧爆了,就很快出芽来。后来,又经过了几百年,长成了如今这棵大树,五六丈高,似一把大罗伞,铺天盖地。传说每逢天阴落雨,那个妹仔便出来在树顶上行走,说是她的冤魂不散,要找李邦直报仇。新中国成立后,冤仇报了,婢女便再也不出来了。
缅茄的籽生有一节黄色的“蜡头”,石头那么硬,传说就是那婢女的铁石心肠,一就一,二就二,不是自己偷,打死都不肯认。人被打过,容易得心气痛病。那个妹仔被活活打死了,她魂附缅茄花,花能医治心气梧桐子

小倩(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