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184年-268年),字休徵,琅琊(今山東临沂)人,历東漢、魏、西晋三代。仕魏官至司空、太尉,在晉官至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他亦是“书圣”王羲之四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王祥帶著继母朱氏和其母弟王览到廬江避乱,並在該地隐居二十多年,不應州郡任命。後來,曹魏徐州刺史呂虔徵任王祥為別駕,王祥起初堅持不接受任命,但弟弟王覽勸他應命,更為他準備牛車,王祥於是答應,呂虔亦將徐州的民事事務交給他處理。當時盜賊充斥在州境內,王祥鼓勵兵士,頻頻派兵討伐盜賊,最終使州內安定,亦便利了政策和教化的推行。當地的人都稱頌王祥。
王祥後來舉茂才,任溫縣縣令,後遷任大司農。正元元年(254年),高貴鄉公曹髦即位,因參與司馬師廢立的計劃而獲封關內侯,官拜光祿勳,後轉司隸校尉。次年,鎮東將軍毌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在壽春叛亂,王祥隨司馬師討伐。戰後增食邑四百戶,封萬歲亭侯,遷任太常。及後魏帝曹髦入讀太學,王祥被任命為三老,作為皇帝的老師,教導皇帝為君之道。
甘露四年(259年),曹髦試圖推翻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但被賈充指示成濟刺殺,朝臣為皇帝舉哀,王祥因而涕淚皆流,號哭著說「老臣無狀」,令眾人面有慚色。景元元年(260年),升任司空,咸熙元年(264年)轉任太尉,加侍中。同年,司馬昭復建五等爵,王祥封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戶。
次年,晉王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王祥作太保,進封睢陵公,加置七官之職。王祥與何曾和鄭沖等人因為年老,很少再上朝朝見,司馬炎於是派侍中任愷詢問他們對政策的意見。王祥多次要求辭官退休,但都被拒絕;御史中丞侯史光因王祥長期因病缺席朝議,要求將他罷免,但司馬炎稱他仍然倚重和欣賞他,而且他亦多次乞求退休,負責監察百官的御史台不應有這個議題。其後王祥再次要求退休,司馬炎於是下令王祥在府第中留職和俸祿,又賜多項物品和任命長子王肇為給事中
泰始四年(268年)四月,王祥逝世,享年八十五歲,翌年諡為睢陵元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