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编辑
经济价值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广东将野生或半野生(均种子繁殖)的荔枝木材列为特级材,栽培荔枝木材列为一级材,主要作造船、梁、柱、上等家具用。[1]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载: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肿痛、镇咳养心等功效。但李时珍说:“荔枝气味纯阳,其性微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也。”
根部:微苦、涩,温。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叶片:
果肉:假种皮,甘、酸,温。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果核:甘、微苦、涩,温。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7]
功能主治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
②《泉州本草》:治耳后溃疡,晒干,烧存性,研末调茶油,抹患处。[8]
附方
治虚喘:荔枝树皮100克,水煎代茶饮。[8]
食用价值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份具有补充能量,神疲等症状;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每100克荔枝所含热量70.00千卡,营养素如下:
膳食纤维
0.50克
维生素C
41.00毫克
钠
1.70毫克
硒
0.14微克
蛋白质0.90克
维生素A
2.00微克
镁
12.00毫克
铜
0.16毫克
脂肪
0.20克
胡萝卜素
10.00微克
铁
0.40毫克
锰
0.09毫克
碳水化合物
16.60克
硫胺素
0.10毫克
锌
0.17毫克
钾
151.00毫克
核黄素
0.04毫克
尼克酸
1.10毫克
磷
24.00毫克
钙
2.00毫
食物搭档
1、荔枝 红枣
荔枝含有丰富维生素,可促进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红枣有养血补血的作用。同食,可起到更好的补血及美容养颜功效。
2、荔枝 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
荔枝食多上火,而绿豆汤(绿茶、凉茶、淡盐水)是败火之物。同食,能减少上火的影响。
3、荔枝 水产(禽类)
荔枝入菜,一般与水产或禽类等“白肉”搭配:一是因为色泽的考虑;二是因为这些“白肉”在口味上也容易和荔枝相互烘托。其中最适合的就是海鲜,因为海鲜的寒性恰好可以中和荔枝的热性。
食用禁忌
1、荔枝-黄瓜、南瓜、胡萝卜、动物肝脏
黄瓜、南瓜、胡萝卜中所含的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动物肝脏中的铜、铁离子也能破坏荔枝中的维生素C。荔枝与这些食物同食,会使原有的营养价值降低,所以不宜同食。
2、荔枝-李子
二者均性温,多食容易上火,同食,更易上火。
注意事项
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
另外,用荔枝壳煎水喝,能解荔枝热。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宜食人群
荔枝适宜体质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贫血者食用;适宜脾虚腹泻或老年人五更泻、胃寒疼痛者食用;也适宜口臭者食用。[9]
忌食人群
荔枝性热,出血病患者、妇女妊娠以及小儿均应忌食。凡属阴虚火旺体质者忌食;糖尿病患者忌食。荔枝不可多食,多食发热;老年人多食荔枝可加重便秘。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也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