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土楼——东关寨

家乡区县: 福建省福清市

    福清东关寨位于一都镇东山村,东关寨与东山村相距1公里,坐落在村东隔溪的山腰间。东关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是当地何姓家族兴建,至今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福清唯一的土楼、古堡式古建筑群。

    东关寨从东向西,依山势高下而建,层层递升,平面呈长方形,宽55米、深76米。东关寨寨墙基坐和墙体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建,高10米左右,坚牢壁立,气派非凡。东关寨石墙之上再筑土墙,墙上开窗和小孔。孔口外向狭窄,内向宽大,供了户、观察寨外动静,或提供投射利器和射击使用。东关寨寨前有广阔石铺埕地,埕中设阶台,自南向北历阶而上15级,折向东5级就进入寨门。

    东关寨寨门内是第一进双层楼房,背倚寨墙,坐西向东(内向),面对厅堂。构架为穿斗式,用通柱(楼上下层支柱只用1根),又坡顶,前坡向内出檐,后坡覆盖寨墙,正脊为鹄尾。楼上下均为5开间。楼下一瞬间为寨门通道,前廊既接连前院披舍,也通连左右别院。楼后与东关寨寨墙门架设廊道,宽近2米,沿寨墙内向环绕全寨,配以寨墙上开的了望(射击)孔,用以防御外来盗贼。楼房前为石铺庭院,院正中与左右廊房都设有石阶,供登厅堂。厅堂、门楼房、左右廊楼构成第一井,组成单元小区,既封闭又与左右前后通连。

    二进是东关寨的中心点,门墙紧靠前厅堂后井,正中有石阶3级,上有覆龟亭雨盖。门墙檐下施彩绘、粉墙。正厅堂为6柱5开间,前为廊后为堂。堂前游廊两端设门通左右别院。并通向南、北寨门(侧门)。堂后有高墙阻断第三进后楼院。二井厅堂前有左右披榭、回廊、除了长辈住房外,还是全东关寨举办婚丧庆典的场所,是全东关寨集中活动的中心。

    后楼院在二井厅堂后方,建筑为双层楼房,独成院落,坐东向西,结构与前大门楼相同,5开间,穿斗式构架,双坡顶。东关寨楼前左右也是双层楼,与正座楼房上下均通连。楼胶有小庭院。楼下前回廊与左右别院相通。楼上后廊与东关寨寨墙间也设有廊道、了望(射击)孔。

    中轴线外的别院比较单纯,沿东关寨寨墙内向中轴线山墙下的披厦。中轴线与别院间通道均有雨遮覆盖。全东关寨寨厅堂、楼房,累计99间,寨门除正面西大门外,还有两侧(南、北)寨门。寨门为石枢木板门,板门用重阳木制成。门顶有注水孔,用以注水护门以防火攻。寨内尚有泉井1口,终年供水,大旱不竭。

    东关寨整座建筑,规制严整,主从有序,寨体坚固实用,既便于生活,又便于全寨防火、防匪。在距离东关寨西侧一公里的歇山坡上有一处欧阳修题刻,相传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因一段姻缘传奇而慕名至此,并且在两块巨石上挥笔写下"三生石"、"遗照台"六个大字。

    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个少年穷困潦倒,在其舅舅家里做帮工。其舅舅是当时的地主,拥有大片山林农田。有一天少年何氏跟随舅舅上山伐木,见满山遍野杉木郁郁葱葱、密密匝匝,便对舅舅说:“这么多的杉木,我将来建房造屋时能否给我一些?”舅舅听了哈哈大笑:“外甥何时能建房造屋,所需杉木全部由舅舅供给。”外甥说:“一言为定?”“当然说话算数。”后来,传说这位东关寨何氏始祖在犁田时,发现一窖白银,就去找舅舅要求兑现诺言,其舅舅也就乐观其成。于是这位东关寨何氏始祖,便把附近的名工巧匠都请来,还雇来风水先生。奠基那天,锣鼓鞭炮响彻整个东山村,附近数百村民围观这一庆典盛况。数十名木匠和石匠,再加上上百名民工,花了两年时间,才把这座宏伟高大的民居建好,并取名“东关寨”。从乾隆元年至今,何氏子孙繁衍至第十三代。现在,除了部分住户搬迁外地,尚有十几户何氏后裔仍然居住在这座古老的东关寨里。

游银妹(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