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由于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于海西运动期间,加之千百年来人文历史的叠加沉淀,构成了极其丰富、内涵深刻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其观赏性、休闲娱乐性,考察研究性及资源可开发性潜值十分巨大。
在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中,经长期的地质侵蚀和溶蚀,沿褶皱河及断裂带形成了众多典型的深切割峡谷,断岩绝壁自然景观。最为典型的望天峡、转迂峡、龙隐谷、情人谷、红岩湾等。峡谷内峰峦叠嶂,石门中开,绝壁千纫,一线苍穹,曲折悠转,溪水潺潺。沿峡谷而行,陡峭、险峻,雄伟、幽深、苍翠欲滴尽收眼底。
石灰岩地层在地下水溶蚀和侵蚀作用下,特别是在地质重力作用下,鬼斧神工般塑造出成群分布的喀斯特岩溶洞穴。白洋洞、仙女洞、梅花洞、燕子洞、如意洞、赵家洞保存完好。洞内石笋、石钟乳、石幔、石龙形状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引人入胜。尤其白阳洞,生于绝壁之下,洞内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忽宽忽窄,忽上忽下,滴水回音,悠悠隐隐,神秘莫测。根据地质地貌资料分析,藏王寨大大小小300余个天坑,可能造就了白阳洞长达数十华里的地下暗湖暗河。由白阳电站发电用水反推,储水量在5000万立方米以上。探明将具轰动效益的开发价值。
景区内植被丰富,品种繁多,植被覆盖率95%以上,既有广泛分布的普通阔叶、针叶林,同时又存在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植物珙桐、红豆杉、桫椤、银杏、三角楠、白皮松、青檀等物种,以及千年树龄的麻柳、桂树、三月桂、杨林等。据不完全统计植物有57科99属,300余个品种。环沟而旅,乔木、灌木多生于悬崖峭壁之上,傲然挺立,生机盎然,遮天蔽日,充分展示了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强大的生命力。每逢春夏秋季,万花竞放,暗香浓郁,飘渺无际,良好的植物为形成小气候奠定了基础。
大面积的森林覆盖,成群的洞穴,湿润的空气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栖息着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角羚、獐、黑熊、麂子等18科近50种兽类,猫头鹰、岩鹰、锦鸡、雉鸡等近百种飞禽,以及大鲵、蟾蜍等两栖类动物和蜥蜴、蛇类爬行动物,常常出没于溪边、泉边,极富科考和观察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