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设网络营销能力秀这门课,我了解了后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所谓去中心化,传统互联网时代,人们总是要登录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来获取新闻资讯。淘宝商城则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中心节点。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再需要特定的“中心”,微博、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就能满足个体的资讯需要。
所谓去中介化,携程就是最典型的传统互联网“中介”。基于强大的用户的聚合,携程对酒店、航空公司的强大的议价能力,从而为用户提供旅行相关的出行服务。而现在,7天、锦江之星等,因为已经积累了庞大的会员库,已经完全减少了对携程等平台的依赖。
不仅仅止于此,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用户的“价值创造”和企业的“价值获取”两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新的“4C”模型:
Co-creation(共同创造):对于用户,体验比功能更重要,对于企业,设计比功能更重要。
Commodity(产品核心):对于用户,好用比产品更重要,对于企业,免费比盈利更重要。
Community(社群生存):对于用户,兴趣比归属更重要,对于企业,社群比细分更重要。
Connecting(组织网络):对于用户,关联比产品更重要,对于企业,网络比组织更重要。
互联网 :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新规则这是一个伴随移动互联、社交网络而来的“后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商业世界的规则,已经远不再是传统的互联网概念所能解释的了。马云、雷军等人取代了传统经济的大佬,成为当红的经济人物。地产、金融、家电等行业都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思维”,网络英雄们都在忙着四处布道。新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步成为主流,新经济正在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经济,用户“价值的创造方式”以及企业“价值的获取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前者是用户需求和消费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后者则是企业创新和运营欲赢得的市场价值。这都意味着不再一样的商业规则。现代通讯工具和互联网带来的是连接方式的彻底改变:更快的连接,更广范围的连接,更方便的连接。互联网的实质就是“连接”——物的连接、人的连接,以及商业与人的连接。后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移动互联与社交网络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权柄。这并不是说单个的用户是强大的,而是说用户结成的网络是强大的。分散的用户因快速、实时、紧密、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而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使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组织成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因移动社交网络合为一体的“用户”所拥有的市场权利越来越大。这一变化对商业世界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大特征上:一个是“去中心化” (Decentration);另一个是“去中介化” (Disintermediation)。
去中心化
网络是有结构的,其结构主要取决于“端口”的网络接入/连接方式。
以PC连接为基础的传统互联网,其网络结构存在很强的“中心”。门户网站,就是传统网络最重要的中心节点。人们通过登录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获取经过编辑归类的新闻、资讯。门户成为一段时期内响当当的互联网霸主。
而淘宝则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中心节点,它构建的虚拟商城,让商家和用户可以在一个庞大的商业中心交易消费,企业则通过收取“租金”来盈利。从这个意义上说,马云就是最大的虚拟地产商,本质上和百货商场没多大区别。难怪他和王健林以一亿对赌,因为二人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主业都是地产,只不过一个在线上一个在线下,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物理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在移动社交网络的情境下,信息的聚合变得无处不在。网络连接的端口,从物理走向虚拟,从单一走向多元。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中心的彻底消亡,只是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一统天下。
携程是最典型的传统网络“中介”,它为用户提供旅游出行相关的服务,主要就是基于对酒店、航空公司的强大议价能力,其优势地位是通过用户的聚合来实现的。但随着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当酒店、航空公司可以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时候,携程一类公司也就失去了其强势的中介地位。比如丽江的小酒店,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来吸引客户,而不必再依赖携程之类的传统中介。而7天、锦江之星、汉庭这些大型酒店集团,已积累了庞大会员库。随着用户沟通更加便捷、更加低成本,若能更好地运营和挖掘自身的客户价值潜力,完全可以减少对携程、艺龙等平台的依赖。
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新规则“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这两大后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在用户行为和企业运营两个层面的变化中,展现出多方面的影响力。从中可以观察和判断移动互联和社会网络时代的基本商业游戏规则。这些新的规则,与传统商业思维有着很大差别。以此认识为基础,从用户的“价值创造”和企业的“价值获取”两个视角出发,可以总结4组8个市场变化的特征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4C”模型(如图1所示),以期全面地呈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体验&设计的共同创造(Co-creation):以体验设计为核心,与用户共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对于用户:体验比功能更重要
用户体验从来都是重要的商业元素,尤其是高端产品,如珠宝、汽车等。但今天用户体验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已成为市场成功的核心衡量标准。不是因为功能不再重要,而是功能的需求已经基本被强大的技术和工业力量满足了,用户更加注重使用的友好性和情感的体验性。因为随时随处分享体验的可能性,一款“不好用”的产品如果匆忙上马,很可能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对于企业:设计比性能更重要
不是性能不再重要,而是性能必须服务于设计,包括产品、功能、交互、观感等一切的设计。如果不能赢得用户的心,产品的性能再高也是枉然。因为产品得不到用户的喜欢,没有生命活力在其中,是无法在市场中健康生长的。惊喜创造大师乔布斯曾说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消费者的任务。”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去了解用户,而是要真正地去洞察用户需求,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调研、反馈数据之上。虽然都在传说苹果从不做消费者调研,但事实上苹果每年花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做用户研究。是的,研究而不仅仅是调研。调研只是搜集企业想要的数据,而研究则是在洞察消费者想要但“自己并不真正确知的东西”。洞察需求,需要对用户发自内心的关注和理解。与其费时费力地做调查,不如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安静地倾听用户的反馈?是否真正用心地琢磨和体会用户的意见?是否真正低下了骄傲的头颅,认可用户在新时代市场网络中的地位?
好用&免费的产品核心(Commodity):以免费且足够好的产品为基础,构筑新的商业模式去中心化削弱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开发出能帮助用户完成生活任务的产品,是市场成功的必要开端,但仍需大量的尝试与奋斗。同时企业应该认清自己力量衰退的事实,让渡价值,以赢得用户,促进成长。
对于用户:好用比产品更重要
供给的丰富和产品信息的易得,使用户愈加倾向于选择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好用”的产品,而不再那么依靠对品牌的认知和信赖。这也是“用户权利”的集中体现。足够好才是真的好,产品不需要完美,却需要具有能够快速黏住用户的吸引力。用户的认可,相当于打开了成功的大门,但只是成功的开始而非结果。产品并不是核心,销售也不是目的。新商业的成功,在于用一切手段赢得用户。
对于企业:免费比盈利更重要
在新的商业世界中,产品就是营销。产品不再是死物,它通过用户的口和手,更通过用户手中的移动终端,变成了会说话的、活的生命。一个生命,它的形象靠的是自己的展示,而不是别人的宣传。就像孩子的成功是自己活出来的,而非父母可以完全计划安排的。从这个逻辑来说,赢得用户比直接盈利更加重要,因为用户会为你持续地创造价值。这也是“免费经济”可以实现的原因所在——在用户价值链的其他环节获得盈利,完全弥补了前期的投入。成功的免费商业模式,辅助环节其实才是真正的盈利中心。
兴趣&社群的社群生存(Community): 以社群成就无需细分的定位、无需广告的营销“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共同作用下,用户的聚集是动态的。他们会因兴趣而聚合,却很难被细分定位所“击中”。用户已经不必再被动地听企业的声音。企业想要在用户网络中获得影响力,必须与他们融为一体。
对于用户:兴趣比归属更重要
社交网络时代,真正将消费者聚合起来的并不是他们外在的共性和归属,而是他们的兴趣。同一个宿舍的女大学生,可能有的喜欢旅行,有的喜欢小众音乐。对于她们来说,可能网络另一端的朋友,比同一屋檐下的同学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而通过智能手机,每个人都可以接入移动社交网络,无论天涯海角,都有意气相投的朋友同在。消费者更加相信的是“实在”的推荐,朋友的好评远胜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而连接的便捷性,帮助用户更容易选择其他用户好评的产品。再动人的广告也比不上一个“赞”!
对于企业:社群比细分更重要
在社交网络时代,以企业为视角的高傲的消费者细分定位,已经赶不上市场更新的速度了。唯有主动地构建和培育用户社群,才有可能赢得成功。
关联&网络的组织网络(Connecting): 构建更广泛的产业生态圈,在产业网络中赢得成功在后互联网时代,致力于构建、整合、融入用户的生活网络,远比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产更有意义。用户的“体验专属自己的网络关系”诉求,使企业可以在产业生态圈网络中,找到最适宜自己发展的市场位置。
对于用户:关联比产品更重要
大众化、无差别化的产品已经越来越难以吸引用户。并不是说大众不再喜欢流行产品,只是用户更希望通过产品来完成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在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产品逐步成为连接的工具和端口,构建起来的是用户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某种服务,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联系网络。哪怕如冰箱、电视等传统家电,构建起来的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关系。产品本身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用户关系的构建。智能手机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可能外面看起来都是“土豪金”,但有的手机里大都是游戏,而有的却是满屏的工作用APPs。手机的意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构建用户之间亲密关系的网络接口。
对于企业:网络比组织更重要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件悲哀的事,自己辛苦生产的产品的地位不在了,沦为了配角。但这也是一个机会,因为只要还承担着用户关系构建的关键角色,企业就有可能生存和发展。就像可口可乐的自信:哪怕今天所有的厂房都烧毁了,明天还会重新屹立起一个新的可口可乐公司。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关联社会情感的纽带。产品本身也正在成为一个网络——一个连接着整个产业生态圈的网络。提供给用户的,只是网络共同作用下的一个聚合产物。而且不必一定是网络的“中心”,网络中心之外的重要模块,同样也可以赢得极高的利润和市场。
后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上述New-4C商业新规则,更多呈现的是在后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和商业世界正在和可能发生的改变。移动社交网络对于社会生活和商业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网络已经变得同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又越来越难以被真正认识。这时更应该从纷繁的细节中抽身出来,以全景视角来面对和把握真实的市场情境。从而在新商业规则指引下构建属于自己的竞争战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