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股东的投资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条件。作为一个企业,不仅仅需要股东的投资,而且还需要工人能提供的劳动力、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技术服务,管理人员所提供的管理经验,供应商提供的机器设备、原辅料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费者(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所提供的市场需求。可以说,现代公司实际上由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的“集合”,是一个由若干子集相交而成的“交集”,是联系各方利益的一个“结点”,因此,公司除了要满足股东投资回报的要求,还必须充分考虑其它各方面的利益。如果公司为了满足股东的欲望而奉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那末它就可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成为假冒伪劣产品一个源头;也可能偷税漏税,想方设法逃避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可能无意治污减排,随意处置“三废”,污染环境;更可能人为压低雇员的工资报酬,拒绝向工人提供应有的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等等,不择手段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扩大赢利空间。这样,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许是实现了,满足了股东们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愿望,但其他相关各方的利益却不同程度收到损害,企业也就可能因此引发相关各方利益冲突的尖锐化而土崩瓦解,无法生存下去。也许这只是一种极端的情况,一般还不至于发展到如此地步,但它确确实实说明一个道理:如果公司一味最求利润最大化,除了有可能满足股东们的愿望外,就必然地,或多或少地会损害公司的其他相关者的利益,给公司带来难以预料的生存危机。
当然,公司并非只有这样一种选择。通过对利益相关各方的权衡,在相对理智的职业经理领导下,公司更可能会采取一种谋求合理利润的方针,而不是不管不顾地去谋取最大化的利润。公司会采购合格的原辅材料,会生产或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会积极履行各项社会义务,会加强污染的防治,会支付雇员应有的报酬,会为工人提供不可缺少的劳动保护和保障……甚而至于,公司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供应商采购所需物资,或者会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采购商提供自己的产品,因为它希望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或销售渠道。公司也可能向自己的员工提供优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福利,因为它希望留在这些员工,并调动他们更努力为公司工作积极性。公司还可能在履行社会义务方面作出堪称模范的表现,因为它希望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这一切都会多多少少影响到公司的利润,从而使“利润最大化”的期望落空。
虽然公司没有能做到“利润最大化”,但是与公司相关的其他各方会因为能够各得其所而比较满意,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得到优化,公司就有了延续生存发展下去的良好内外部条件,因而也就可以获得持久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公司与供应商采购商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可以使包括“搜寻信息费用、协商与决策费用、监督与执行费用”在内交易费用相对甚至和绝对地下降。公司雇员也可以得到应有的工资福利,并且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充满希望的职场前景,这正是每一个公司雇员的希望所在。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因为雇主和雇员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而得以节约。总之,公司对相关各方利益的关注和调节,明显提高了公司的凝聚力、号召力,员工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对于公司利润的增加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所谓“和气生财”,说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如是,公司的短期利润未必会下降,而公司的长期赢利却很可能是巨大的。即便公司的短期利润不如人意,但潜在的长期盈利能力对股东也是比较好的安慰。
对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来说,公司短期内利润的非最大化可能令人失望,会出现有部分人用脚投票的情况,但是也一定会有人因为公司持久的赢利能力而成为公司的新股东。非上市公司的股东同样会不满意于公司利润的非最大化,但是仍然有利可图的底线,使他们更容易相信企业的职业经理对长期收益的预期。一般说来,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还会把赞成票投给经营者,保证企业在既定的轨道上继续运行下去。因此,公司舍弃“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肯定会受到来自股东的一定压力,但是公司长期赢利的预期,又使这种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且用长期的眼光看问题,这也更符合股东们的根本利益。
利润是个好东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应当努力增加利润,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需要的是利润的“合理化”,而非利润的“最大化”。应该说,“利润合理化”的提法本身就蕴含着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的意义,能争取的利润不争取当然是不合理;但是“利润最大化”的说法却不具有“利润合理化”的含义,“最大化的利润”一般不可能是合理的。公司只谋求合理化的利润,那么股东能够获得一定的投资的回报,经营者(职业经理)可以得到该有待遇,普通雇员(包括工人)能够拿到应得的工资福利,同时,供应商收回足额的货款,采购商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可使其满意的产品或劳务。因此,公司谋取合理化的利润,就意味在公司主导的这场相关利益各方的利益分配的合理,利益分配的合理化提高了相关各方对公司的满意度,就使公司永存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公司永存的结果,则是公司赢利能力的长期化,同时也就意味着公司相关各方合理收益的长期化。因此,公司的永续生存事关公司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公司相关各方的利益所在。这样,公司的永续生存也就成了公司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从而对公司,特别是对公司的控制者产生巨大的压力,对公司全体员工有着很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所以,公司制企业本质上是和“利润最大化”是格格不入的,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就预示着“利润最大化”的历史终结。只是因为私有制的强势和拼命,才得以持续、嚣张。不过,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它终究会被人们所抛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逐渐流行起来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兼顾各方利益,就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趋势。
当然,就激励的力度而言,“利润最大化”的激励力度要比“利润合理化”大多了,犹如“海洛因”、“可卡因”和香烟、茶叶相比,刺激性大得太多一样。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要追求激励力度,就舍去“利润合理化”的目标,而不要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不就像放弃茶叶和香烟而去服食“海洛因”、“可卡因”一样吗?!可以说,那些贩毒走私、拐卖儿童、胁迫卖淫、传销诈骗,以及制假售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索贿行贿、不当竞争等等违法犯罪行为,无一不可以用追求“利润最大化”来解释。因此,激励力度大不能成为人们热衷于“利润最大化”的理由。
在利润问题上“走火入魔”者毕竟不是多数。我们审视一下那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就会发现,所有成功的公司之所以成功,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其实就是自觉不自觉地逐步建立起这样一种既关注眼前,又放眼长远能够较好地平衡各方利益的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不是那种仅能体现私人投资者非理性的“利润最大化”。只是由于长期受一些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影响,人们的思维被扭曲,对这样的事实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然把早已过时的“利润最大化”叫得震天响,迷惑了自己,糊弄了他人。同样的事实是,很多企业坚定不移地实践着“利润最大化”原则,取得过一时的辉煌,但最终还是成了昨日黄花。更多的企业则徘徊在“利润最大化”和“利润合理化“之间,当他们追求最大化利润时,各方面的矛盾加剧,企业出现危机,当他们只谋求合理利润时,各方面关系和谐,企业健康发展。事实说明,只有即期利益的合理化和合理收益的长期化,才可以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
现代公司制企业作为多方利益交织的经济共同体,为了协调各方的利益,也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谋求的是利润的“合理化”,而非“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私人股东之间的一个最基本的矛盾,受雇于私人股东的职业经理受此掣肘,常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谋求利润合理化之间徘徊,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健康发展。这种情况在国(公)有出资企业中应该说是不存在的。批评国有企业激励不足者,有一点说得有道理,就是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缺乏监督国有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但原因并非如他们所说,是由于任何个人不能对企业的资产提出剩余索取权的要求。应该说,要求公司增加利润,以谋求更多一点利益,这同样是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要求。只是和私人所有者作为自然人,其自然寿命以及能够赚钱的“经济寿命”比较短暂的情况不同,国有产权的所有者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全体人民。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生生不息的基本特点,个别人的生死对整体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老、中、青的自然组合使得人民的集体意志相对比较客观、比较理智,能够做到既关注眼前,又重视长远,既考虑局部,又放眼全局,较少机会主义,不容易产生“利润最大化”的冲动。因此,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中,终极所有者的集体意志和公司法人的理念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相互之间不存在类似的矛盾,公司经营者没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压力,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着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健康发展。
即期利益的合理化和合理收益的长期化,是现代企业,更是国有企业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依靠的就是这样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优化,使企业得以红红火火。现在的问题反而是受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蛊惑,我们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信条,以为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利润最大化”根源于私人所有者的利益追求,不是现代公司制企业所需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更应当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如果说,传统的私人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唯一目标,私人出资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仍然摆脱不了“利润最大化”的干扰,那么,国(公)有的公司制企业完全有可能不再为“利润最大化”而烦恼。“即期收益的合理化和合理收益的长期化”是由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公司制企业的结构特征共同决定的,是国有企业的优势所在,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既充满了活力,又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国有企业应当理直气壮的宣布,彻底破除“利润最大化”的迷信,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努力成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兵模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