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会为蒙古族习俗,一般在每年四、五月间选择吉日举行。蒙语“敖包”意即石堆,通常在行人经 过较多的大路旁,是蒙古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祈祷、祭祀的场所,祭敖包是蒙 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祈福活动。人 们常常到敖包祈祷、还愿,病愈的人则在敖包上留一件病时旧物,表明是神压服了病魔。有的敖包兼有 路标或界标的作用。 路过敖包的人一般均下马下车,按顺时针方向绕着敖 包走三圈,并在 上面添加石块,同时祈祷许愿。日积月累,有的敖包可 高达数米,底基周围可达十余米。专门的大型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认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