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风雨历程(二)

       改革开放30年来,乌兰浩特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幅度具大,手机、私家车、电脑拥有量增势明显。乌兰浩特市2007年手机拥有量为每百户123部(期中有大部家庭拥有2部以上),由2000年的5部增加了118部;私家车拥有量第百户29辆,比2000年2辆增加了27辆;电脑拥有量每百户62台,比2001年的6台增加了56台。这组数字不仅表明了乌兰浩特市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也显示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如今,在曾经沧桑的边城乌兰浩特,即使那些年近花甲的老年人,也有建博客、聊QQ 、发短信的,更有到市郊兜风或更远的地方旅游的,这些在他们年轻时无法想象 不可思议而今天几乎随心所欲的生活,就随时掌握在他们自已手里。“今天的生活,在过去,做梦都梦不到。”五一辖区年过五十的张女士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感慨时代的大变迁。
发展让人们的生活眼花缭乱,发展也给社会的管理者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今的乌兰浩特市的兴安盟的6个旗县市中独领风骚,财政收入占全盟的“半壁江山”。同时,已经构建起了以电力、化工、绿色家畜产加工、制药、冶金建材、烟草等6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已经有41个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经有24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已经有蒙牛乳业和全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华润雪花啤酒公司等一些大企业集团入住乌兰浩特市:已经形成9.4:40.4:50. 2的趋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这样一种发展成果和发展态势,比较60年前只有酿酒、榨油、制砖、造纸等20几家手工作坊式企业的首府乌兰浩特,真可谓“换了人间”。但是,今天的乌兰浩特人没有时间陶醉其中。乌兰浩特市号召全市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的第一动力,坚持原则一二三产全‘招’,内资外资都‘引’,各行各业齐‘推’,创新机制,强势推进,借力发展。”“努力营造”‘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的社会氛围。要求各级干部“一定要增强寝食难安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紧迫感,以更加非凡的 气魄、更加扎实的工作,为30万红城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为乌兰浩特发展史谱写辉煌的新篇章!”

baixiaoying0601(2015-05-3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