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中学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广东高州中学,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城南茂岭,创办于1905年,前身是创建于明代的南岳书院,是粤西百年名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美术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重点中学。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所校园人文化、设施现代化、管理科代化、教育优质化,省内闻名、国内知名、海外有影响力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前身是创建于明代(1569年)的南岳书院,始建于隆庆三年(1570年),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1年)改为“高文书院”。近代在许多名流学者的倡议下,1903年在原校址筹办“高郡中学堂”,是年5月扩建校舍,1905年3月15日开学。这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中较早涌现出来的新学制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名广东省立高州中学,1925年改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1933年复称广东省立高州中学,1949年解放后,一直沿用“广东高州中学”之名。学校原址位于高州城区中山路31号,2002年学校高中搬迁至新校(高州市城南茂岭),新校校园面积13万多平方米(200多亩)。高州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就读于该校的进步学生,曾先后创立“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有些人于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同盟会,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去。早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校毕业生黄平民、朱也赤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分别担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特委委员,成为当时广东南路著名革命家,1928年两人壮烈牺牲。当时的国民党人梁华盛、邓龙光等,原为该校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斗在革命前线。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该校毕业生廖盖隆、杨优德、杨林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淑祥(女)、余荣中、李淑珠(女)九人于1938年7月有目的有组织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为高州中学校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学生掀起了遍及全县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该校一直有中共支部,人们称誉高州中学为“高州青年的革命摇篮”,“高州学生运动的基地”。

立创(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