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黄骅这里有许多的特产,其中一个比较有名气的要数冬枣。黄骅冬枣已有年三千年历史,可以上溯至秦汉之前,史载“燕赵千树枣”,“自古有鱼盐枣之饶”,“柳县章武(秦汉时黄骅域内置柳县、章武 )皆植枣,以此物当食,家酿半斛,殷实富足”。元世祖时,黄骅冬枣形成规模化种植,黄骅市齐家务聚馆村的冬枣林即由此时种植发展形成。如今,这里仍存有全世界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枣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枣古树1067株,其中树龄600年以上者198株,这些古冬枣树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黄骅冬枣为皇家、贵族所推崇、喜爱,故而在历史上有着高贵品质和传奇色彩。“秦始皇闻之以为长生之果,久寻未得”。汉武帝太初三年东巡得之,谓之“枣中极品”,封为“仙枣”。弘治三年,明孝宗朱佑樘得之,以为神果,谓之“百果之王”,封为“贡枣”。此制沿袭至清,上下500年。
黄骅冬枣皮薄、肉厚、核小,肉质细嫩而酥脆,酸甜适口,口感极佳,“食之若夏朝雨露,得回肠荡气之益;含之似攀月撷霞,有梦绕魂牵之诱”,为果中珍品。据测定,黄骅冬枣总糖含量32.2%,总酸0.367%,每百克鲜枣维生素C含量354毫克,并富含多种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保健价值极高,有“长寿果”之美誉。1996年10月,在黄骅冬枣论证会上,被与会专家誉为“全国260余个鲜食枣品之冠”。
黄骅冬枣是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内众多专家实地考察分析认为:黄骅靠海,气候条件上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果实的糖分积累,使其糖分含量较高;黄骅周边土层较厚,耕性良好,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氯、钾离子,这些离子能够使果实增加维生素含量和其他微量元素及多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并能使果实增加脆度和硬度。故而黄骅冬枣品质独特,清甜酥脆,营养丰富,“内润六合肝肠,外通八极清气”。
黄骅冬枣近些年所获荣誉颇多:
1996年10月在华夏冬枣论证会上,被专家评为“全国260个鲜食枣品之冠”。
1998年,在第二届国际“一村一品”名优、土特新产品博览会上获国际最高金奖。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金奖,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在首届京沧、津沧农产品洽谈会上分别被评为优质产品金奖。
2000-2001年黄骅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中国冬枣之乡”,并被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河北省优质冬枣生产基地县”。
2002年6月,“黄骅冬枣原产地域保护区”和绿色食品认证获国家批准,并被命名为“黄骅冬枣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
2003年9月份,举办了首届中国·黄骅冬枣采摘节。
2004年6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黄骅冬枣”证明商标。“河北省冬枣研究所”揭牌成立。
200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冬枣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冬枣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同年10月份,黄骅冬枣驻北京总经销处揭牌,市供销社带领枣农入驻北京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
2006年全市栽种冬枣累计达30万亩。冬枣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20万亩,建设冬枣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4万亩。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全国100个,河北省5个),聚馆原始冬枣林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份,黄骅市供销社把黄骅冬枣打入西安胡家庙果品批发市场、洛阳家乐福、大张连锁超市。
2007年,省“一县一业一园”工程、国家级“盐碱地冬枣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落户黄骅,促进了冬枣产量、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黄骅市被授权使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年,黄骅市供销社组织金果冬枣专业社成立,黄骅市供销社荣获“服务果业全国先进”称号。
2009年6月,黄骅市供销社投资制作的中国黄骅冬枣网正式运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