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世界,那然后呢?

家乡区县: 湖北省恩施市

      那些四处旅行的人,出书拍电影上电视,火了一把,接下去像烟花瞬间落幕一样寂静了。
  
  我好奇,他们周游完世界,然后呢?
  
  突然想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那个水晶店的老板,他的梦想是跨越沙漠去麦加朝圣,年少时太穷,为了实现这趟旅行于是开了水晶店,可有钱后却不再愿意撒手生意远走他乡,同时也发现把梦想放在一边搁置得久了,结果变成了一种依赖——成为他活着的动力。他害怕实现梦想后的空虚,于是只能和它保持距离,小心翼翼,既不走远也不靠近。
  
  难道实现梦想以后,就是空虚吗?
  
  这样说来,周游完世界再回归家乡,我们都活不下去了?

  对于许多人而言,离家出走只是生命的一小段旅程,或者说某个阶段,回来之后的大部分时光继续归于平凡(这种平凡的定义因人而异,不过最显然的特质就是不再拍照,不再为了一点小事而惊喜,对一切产生麻木,看待世界回到从前,依然认定有一个外面的更好的世界)。
  
  这些过起“平凡生活”的人,他们仰望的,就是一生持续在旅途中,把家乡永久设定为远方的人们。人类最大的特性是幻想别人的人生的灿烂与精彩,看到他人快乐,就对那条路一哄而上,适不适合自己是其次,看起来不错才最重要。
  
  也就是这样,我更喜欢那些真正自由的灵魂,他们追寻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别人看起来幸福的幸福。书中的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有一段话,大意是,让一个旅人忘记周游世界的,往往是一个地方令他牵挂的某个人。好友人在瑞典留学,但北京有她情深意切的男友,离别北京周游世界时,心却盼望着快快留学归来;大学时代的荷兰老师,远赴日本教书,认识了现在的太太,最终还是搂着娇妻牵着可爱的混血儿子回到荷兰.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结局是:圣地亚哥为了寻找宝藏跨越了千山万水,历经生死,可他一路追寻的财富,其实就在他平常放羊的山脚下。
  
  看了三遍这个结局,我终于懂了。
  
  我相信,你出生自哪里,你成长的背景是怎样的,都会成为抹不去的底色。这一层底色,并不意味着它是耻辱,不过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罢了。
  
  往往越是想要急切甩掉的,最后越会成为梦魇。我见过那些来自乡镇的女孩,拼命用奢侈包名牌香水掩盖家乡的贫困,与对于父母的嫌恶。她做了百般努力,只为了旁人的眼光。又或者,在外留学总有这样的留学生,打扮上说话方式上模仿外国人,被认出是中国人时百般不承认。但任何人都是无法逃离自己底色的。看了许多人,倘若越来越迷糊,问题在于一开始就成为了“自己的陌生人”。
  
  走出去看了世界一圈,我不为在弄堂里像个野姑娘穿着破烂凉鞋奔跑的童年底色而羞愧,不为生在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而嫌弃。那是造成一切如今自己必经的路,没有它,就没有现在,更没有无比期待的未来。
  
  真正的周游世界,在于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底色,也学会接纳它,甚至感激它。
  
  然后用现在和未来,拿着颜色笔画一个喜欢的自己。

葡萄爱吃猫(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