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院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为纪念袁天罡、李淳风而建,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天宫院
地理位置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
占地面积六亩
修建原因纪念袁天罡、李淳风
目录
1阆中景点
2泉庄村天宫院
3北京天宫院
▪ 概述
▪ 由来
▪ 辖区机构
▪ 地址
1阆中景点
编辑
天宫院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南20里处的天宫乡,因阆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1] 、李淳风[2] 万年先后来阆中定居,在这里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也葬于这里,天宫院正是为纪念他们而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宫院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始建于唐代,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重建,清雍正四年书“光澄慧镜”匾额。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现两殿保存完好,占地六亩,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天宫乡也是因为此而得名[3] 。
袁天罡 李淳风墓地简介
袁、李二人是学术上的朋友,死后两人的墓地也相距为邻。李淳风墓在五里台山上,墓前有“唐太史令李淳风之墓”的墓碑及纯风观。袁天罡墓在观稼山半腰,坐北朝南,前临天宫院,与李淳风墓遥遥相望。
袁、李二人为何葬阆中
袁天罡官至火山令,李淳风为太史令,二人既是天文学家,又是风水学家。他俩为何同时选择了在天宫院定居?
据说这里的地形像一顶王冠,四周有九天山脉朝向这里,这叫“九龙捧圣”。
袁天罡墓所葬的观稼山,据说像一只麒麟,前面的圆形山岗即是太阳,这叫“麒麟奔日”;李淳风墓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圆形山包,像一颗珍珠,两边的山脉似两条飞龙,这叫“二龙戏珠”。
2泉庄村天宫院
编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朝王姓迁来此地建村,因村后有桃圆取村名圆前。张姓、葛姓随后迁来。后因此村建成庙宇天宫院,改称天宫院村。此村原属莱阳县(今莱西市),解放后正式划归即墨。《即墨县乡土志》标此村名,在莱阳县境内。
政区人口 村庄在刘家庄西偏北4.5公里处。有居民250户,人口832人。耕地1184亩。
经济状况 经济以农为主,兼有工商、林业、畜禽养殖。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人均纯收入8712。村内有即墨即发农业开发区,是即墨市重点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地区。
3北京天宫院
编辑
概述
天宫院位于位于北京市双源桥西南侧。天宫院辖区东起狼各庄与黄村镇交界,西至八家东路与北臧村镇交界;南起四各庄与庞各庄交界,北至通黄路与观音寺街道交界,总面积共33.3平方公里。[4]
由来
天宫院是大兴中西部的北臧村镇的23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直到2000年,按《北京百科全书·大兴卷》记录,这里仍有耕地3489亩。关于“天宫院”这个名字有两个来历都与金朝皇帝金章宗有关。
据史料记载,金章宗完颜璟(1168年8月31日-1208年12月29日),女真名麻达葛,是金朝第6位皇帝,在位20年。他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嫡孙,据说为金朝文化水平最高者,他在位时,将文化发展推到了金代的最高峰。
传闻800多年前,金章宗带人到京南狩猎场打猎,马惊了,一路向南又跑了四五公里,来到一个叫史家庄的村子。刚刚用过午膳的金章宗,看着河边垂柳依依,孩童追逐嬉戏,一片祥和景象,便叫来太监询问地名。太监心想,“史”字与“屎”谐音,怕触犯了天子,便随口报出了天宫院的名字。此地名另一个由来是《宸垣识略》中记载:“天宫院在(宛平)县南六十里,旧名史家庄,因金章宗驾幸本村打围举膳,改名天宫院。”“天宫”本是传说中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而皇帝自命不凡,故以“天子”而称,所建宫院便以“天宫”命名。
辖区机构
辖区内市属、区属企事业单位共152家,门店234家,1所职业高中、2所中学、2所小学、1所幼儿园,小商品市场1家,医院1家,7个社区(海子角社区、天堂河社区、海子角东里社区、海子角南里社区、海子角西里社区、61565部队社区、矿林庄社区)。[4]
地址
大兴区黄良路口大庄市场对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