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赛珍珠的父亲,美南长老会(American Presbyterians (South) ,PS)传教士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1852年—1931年)来到镇江,随后渡江北上前往清江浦开辟美南长老会江北教区(North Kiangsu Mission)。
传教活动异常艰辛,卡罗琳在中国共生了四个孩子,有三个都死于当时无法防治的“热病”,于是她被送回美国西弗吉尼亚休养,期间她生下唯一长大的女儿赛珍珠。
1892年10月,赛兆祥夫妇带着4个月的女儿回到清江浦。后来,赛兆祥调往镇江,在润州山创办男子学校润州中学,赛兆祥一家住在山上一幢平房里,赛珍珠就在那里长大成人,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然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
赛珍珠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美国女作家。
1907年,赛珍珠离开镇江前往上海和美国学习。
1914年,南长老会在登云山顶为赛兆祥新建了东印度建筑风格的二层楼,至今保存完好。同年,赛珍珠在美国获得了学位之后,又回到中国镇江,任教于崇实女中、润州中学。1917年嫁给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的农业经济学家约翰·洛辛·布克,离开了镇江。
1925年,卡罗琳在镇江逝世,葬于镇江洋人公墓,因此赛兆祥也调任南京,离开镇江。1931年在江西庐山去世。
1973年3月26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赛珍珠葬礼的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的富于同情心的人”。1998年美国前总统布什访问中国时告诉中国朋友:“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至后来对中国产生爱慕之情,就是赛珍珠的影响,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
赛珍珠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115部作品,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得奖作品有《大地三部曲》、《异邦客》、《东风西风》等,主要描写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