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你们都快乐吗?

他们是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养家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没有父母的陪伴,也希望他们都过得快乐。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截止2010年10月,全国妇联透露,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外出务工年限在1年以上的家长合计占了6成以上,其中,28.5%的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如下:1、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2、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3、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4、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我们看到对留守儿童的报道都是负面的,留守儿童的艰苦生活、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在贫穷的阴影与制度的夹缝之下,中国城乡割裂的现实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居然是如此的残酷和真实。那是一片荒芜的心灵,在等待被爱与温暖不知不觉中长满了杂草,他们不应该是亲情疏离后心灵脆弱的一代,不应该是从童年童年开始就独自面对世界孤寂的一代,可他们依然在脆弱中成长,他们依然在孤独中面对整个世界。他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爱与关注。

风雷(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