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家乡区县: 河南省滑县

 正月作客
自正月初二起,亲戚开始过往。新媳妇娘家兄或弟均于初二早至其家,先给长拜年(磕头)。饭后,新婚夫妇随其兄(弟)至娘家。所带礼品:柿饼、挂面、糕点、麻花、糖果(每样两份)等。父母备酒宴依门望舆。其他亲戚,如外甥儿、侄女儿、表兄、表弟也开始礼尚往来,给长者拜年。所带礼品同上,但不及新亲戚的多。从初二至初五均为走亲戚的好日子。俗云:“亲戚串到初七八,既没豆腐也没渣。”意在过初五后拜年,为时已晚矣。

麦后作客
俗云:“麦子净场,闺女瞧娘。”麦收打毕,凡出嫁之女都要回娘家看看双亲。旧时所带礼品多为油条之类,所以称女孩为“麻糖篮”。而今,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多带糕点、罐头、烟酒之类。

中秋节作客
中秋节,晚辈向长者馈送礼品,以示问候。旧时所带礼品为月饼、锅葵(象葵花状的糖馍,即较小的锅饼)。如今多携水果、罐头、酒、肉、月饼等。

喜庆习俗

办九天
婴儿出生九天,其外祖母携带婴儿首饰、脖锁、棉垫、尿布、迷魂衫(婴儿衬衣)、被褥和鸡蛋、红糖、挂面等产妇滋补品前往控望。亲友馈送礼品为主家添丁或增口道喜庆贺。若男婴还送谷子,意在扎根成人。看婴儿时,须拿见面礼,俗谓以防把婴儿看丑。主家设酒宴招待宾客有些地方男婴办九天,女婴办十二天。亦有得女婴不庆贺的,但世稀少见。
做满月
古来习俗,婴儿出生一个月左右,母携婴儿走娘家,曰“走满月”。女婴,由婴儿的父亲或祖父送往;外祖父送归。男婴,外祖父则提前几天叫走,俗云:“早叫精,晚送能,当日叫是糊涂虫。”住至一月方可接回,此俗沿袭至今。
过百岁儿
婴儿降世百日,旧时表示庆贺者较少。近来多照“百岁相”,以作留念,此为新俗。
庆生日
滑俗,生日必食面条,曰“长寿面”。小孩生日食煮鸡蛋,曰“滚运气”。老人寿诞,亲友馈赠寿糕、寿桃等礼品、以示祝寿。主家贴寿联、设酒宴,以示庆贺。66岁、80岁寿诞庆贺最为隆重。
迁新居
旧时迁新居,首先发面一盆(取发家之意),蒸枣糕(即早日高升),烧香、上供、放鞭炮。搬动什物一般趁夜间(俗谓财帛不露相)。近时,沿袭此俗者,农村居多,城镇较少。今有新友聚餐,庆贺乔之喜者,曰“燎锅底”。 【有事就百度love永帅】

传统禁忌

日常禁忌
杨公忌曰:正月十三,二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月十九。上述述日子,人们称为不祥之日,办事不吉利,邑人多避之。
正月初一,早晨起订忌打喷嚏;忌做针线活;吃饭忌“吃完”;包饺子、蒸馍忌数数儿,忌说“完了”。
忌逢七逢八出门、回家。谚云:“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忌下午饭前说梦。谚云:“早起说梦,一天不幸”。
忌小孩儿衣服在院中过夜。俗云:如落上贼星,孩子长大好偷盗。忌夜晚上孩玩火,谚云:“玩火发呓怔,娘打屁股疼。”
忌借药锅、火罐送还。必送时需在内放食盐以破之。
忌站店铺门槛。俗说站门槛不赚钱。
忌随身缝补衣服。谚云:“就身裢,做贼襻。”
婚嫁禁忌
忌属相相克的婚配。谚云:“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断,猪遇猿猴不到头,龙逢兔儿难成对,金鸡见狗泪交流。”
忌初一,十五完婚。
忌妻比夫大一。谚云:“妻大一,没饭吃。”
结婚用品忌单数;包喜饺子忌已婚妇下手;忌孕妇、寡妇接送新娘;新妇上车时,忌属相相克的、带孝的在场;花烛夜忌洞房熄灯。
丧葬禁忌
忌泪滴尸。忌子孙在出殡时提鞋,“掖”绑腿带(即避“ye”音)。个别姓氏忌土,即忌三月、九月或六月、腊月动土。
晚辈死于长辈前忌埋入祖茔。
以上种种忌讳皆为旧的伟统观念,而今年老人遵者众,青壮年信者少。

我爱喝白开水610(2015-06-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