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山,海拔360米,山高100米,山上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甚丰,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地。每年重阳节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赛神会等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岁月推移,朝代更迭,原有的寺庙亭塔经受风雨侵蚀而废坏。八十年代,山南的墨池及石古大王、白沙大王、三山大王等庙坛,或经修葺,或经重建,均复原如初。神光寺及其它古迹仅剩遗址。1984年,泰籍华人、泰国"龙福寺"住持彰慈大师石善光倡议并为首募建神光寺,现已竣工开放。
神光寺
神光寺原名寿庆寺,始建于北宋嘉佑三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明代因南山改名为神光山,寿庆寺便改为神光寺。1984年在泰国龙福寺主持彰慈大师(石善光,是高僧何南风的六传弟子)等的倡议,由泰国,印度等国及港澳同胞捐资,在原寺下面重新建造了神光寺。原址改建为祖师殿。神光寺建筑仿泰国寺庙建筑风格,红墙绿瓦,雄伟庄重,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海会塔,藏经阁,观音阁,地藏殿和东西厢房,玉佛堂,禅堂,纪念堂,斋餐馆等。大雄宝殿内设有五百罗汉像,周围还有释迦牟尼成佛由来的磁画等。寺内现有修行和尚居住。
祖师殿
在神光寺的上方建有祖师殿。殿分主殿和围廊,占地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殿内有大小佛像一百多个。石古大王:从神光山西边山口,迈步一百一十七级石级而上,可见到一棵千年古榕和一个古茶亭,在旁边原有一个巨石,即为"石古大王"。相传石古大王为兴宁古代的一位民族英雄,因保家卫国有功,被尊为神。后人为纪念这位相传的英雄,在旁设有神坛和行宫。在坛上方有一横匾,书有漆金大字"岩固天全",这四个字可拆写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
墨池与探花书院
在神光山东边的山坳里的墨池寺边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间涌出,长流不息,泉水清澈纯净而无杂质,水味甘甜。据明朝所编正德兴宁志记载,宋学士罗孟郊少年读书于此,常在泉边临池习书,洗砚池中,水尽墨色,因而得名墨池。罗孟郊刻苦攻读高中探花,封为学士。后人为纪念他并激励后辈,在墨池边旁建一探花祠,后改为探花书院。
墨池寺
在墨池和探花书院边有一古老的寺庙--墨池寺。墨池寺中有广东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和落成的大雄宝殿内的五百罗汉雕像。二处佛像的雕塑栩栩如生,雄伟壮观,每日游客洛泽不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