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

家乡区县: 广州市黄埔区

黄埔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东省广州市东部,在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面积90.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55万(六普)。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珠吉街相连,北部与萝岗区毗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雨量充沛。黄埔,古老而年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于世。

2014年2月13日晚,广州市公布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方案:原萝岗区和原黄埔区合并为新的黄埔区,区政府驻萝岗街道香雪三路1号。

气候

黄埔区属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日照黄埔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角度较大,太阳年辐射热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06小时,日照率43%,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有利于热带亚热带农林作物生长。

气温本区具有夏长冬短,终年温暖,偶有奇寒,无霜期长,四季宜耕的特点。年平均温度为21℃,最冷月1月份平均为13.3℃,最热月7月份平均为28.4℃,气温年际变化很少,气温年较差为15.1℃,日.均≥10℃的年积温7599.3℃,持续日数350天,如以候均温≤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黄埔地区夏季长达194天(4月15日至10月25日),小于10℃的日数每年有40多天。冬季强寒潮南下会引起急剧降温,出现低温霜冻天气。小于5℃每年有2~8天,极端最低温可达0℃。典型亚热带作物要注意防寒。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因地处珠江口,受海风调节,也没有酷暑。

雨量全区年降雨量1694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这6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雨;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对流降雨和台风雨。以日雨量≥30毫米为雨季,雨季长达200天。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对水稻、甘蔗等喜温需水量大的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年际各季雨量是:夏雨占雨量的45%~50%,春雨占26%~?34%,秋雨占16%~20%,冬雨占5%~8%。旱季4个月(10~1月)。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引起夏洪涝和春秋干旱灾害。

黄埔区河网较多,水源丰富,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694毫米。境内径流总量约为0.91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903毫米。年降雨变率为16%,且地区间差别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有干雨季节交替规律。湿季4~9月,干季10月至翌年3月,汛期在4~9月,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水量占全年的82%。河流径流来自南岗河、乌涌河和珠江。珠江由前后航线分流至黄埔港会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入南海。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和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黄埔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全地区总人口:1953年50003人,1975年104891人,1983年131545人,1990年191272人。

http://abc.wm23.com/FANNY22

http://www.wutongzi.com/uc/46913524.html

FANNY22(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