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这么多年来迎来又送走了很多人。从当年破旧的中关村二小到今天明亮的新东方教学楼,很多学员毕业了,很多“明星老师”离开了,甚至连徐小平、王强这样的核心人物也渐渐淡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团队。那些被俞敏洪称作“新东方精神”的东西却始终都在。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俞敏洪曾对着讲台下成千上万的学子振臂高呼。不知道它的创意是否来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名句,“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 这是新东方口号式的校训,也是一道“心灵鸡汤”。它是徐小平编撰、几乎每个新东方学员人手一本的《新东方精神》一书的主题。 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就是这么一小块砖头,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他奋斗最艰难的时候,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给他垫上一块砖头,他不至于在一跳的时候掉到沟里去。我们就是这块砖头,这块垫脚石,让他们可以顺利地跨过这个沟坎。” 群星闪耀时:“牛人”与梦想家不知道今天的俞敏洪会不会偶尔也感觉孤独。他从前常感到孤独,游说创业伙伴入伙前是一个人的孤独。各路英豪被他尽收麾下后,摆不平各方的利益纷争,在“人权”和“财权”中挣扎,是一种深陷窘境中更为深刻的孤独。
在新东方与ETS为了知识产权到华盛顿打官司的时候;在“三驾马车”中的两驾元老“马车”徐小平、王强递交给他辞呈的时候;在新东方遭遇“非典”的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他称兄道弟的创业伙伴、明星教师一一离开新东方、另谋新生的时候;在计划引入普华永道、完成新东方美国上市的资本运作而碰到种种麻烦的时候,俞敏洪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俞敏洪家中原本热热闹闹、海阔天空的兄弟们的聚会不见了。那些往日出出进进、来来往往的新东方的“明星教师”、俞敏洪一手缔造的全中国讲课最值钱的“百万富翁”、徐小平、王强、包凡一这伙创业核心团队中的“北大人”都不来做客了。一班聚义的兄弟发财了,可以“共苦”,却难以“同甘”,一群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艺术家”们与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之间的距离似乎很遥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