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噱、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其作品多为长篇,每次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相当于话本中之人话,供演唱者定场试音之用。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浅近,语言上有“国音”和“土音”之分。
弹词俗称“道情”或“月琴戏”。清嘉庆年间自长沙传入。艺人演唱时,一般以茶社为基地;有时也为婚寿喜庆之家演出助兴。内容以劝善方面的居多,杂以旧的礼教,谓之“怀抱月琴,口吐圣贤”。1926年,益阳王典山等发起成立“湘子会”,参加的艺人遍及赫山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均于益阳县城聚会,用以纪念韩湘子诞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