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运河文化,我们要学会运用现代文明理念来体现,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扬州古运河》主编王虎华认为,对古运河的申遗,也要用创新的理念来对待。
原苏北运河志主编徐从法表示,扬州运河申遗完全有条件。扬州和苏州、无锡等城市一样,有很丰富的水文资源。但是,扬州必须要结合实际,究竟是要打水文化牌,还是打运河牌?要打水文化牌,苏州、无锡占绝对优势,但是打运河牌,扬州则占上风。目前,整个大运河流经扬州125公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如今一年的航运通行量都超过了1.7亿吨,这与过去400万吨漕运量相比,确实是天壤之别。以扬州目前的发展,他很赞同在经济上打长江牌,在文化上打运河牌的做法。
曹永森认为,大运河发挥的作用,不局限于扬州,是面向全国的。关于运河的整治,也不应是一个阶段,不能随着“4?18”的结束而结束,应长久坚持下去,抓住这机会很好地打造这个文化品牌。现在关于运河的历史研究,主要是缺少宏观的研究,没有很好的研究、吸收有关运河的文史资料。应该从资料的宣传上过渡到现实的研究挖掘中。另外,不能“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要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从更大视点、更深层次上做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