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名俗

家乡区县: 江苏省如皋市

如皋民俗探源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民俗文化通俗地说,就是民间生活文化。“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如皋民俗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如皋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源于显著的移民特征。春秋时期,有贾大夫家族从山西贾国来,孙武子后裔从齐国来;唐宋时期,有山西王姓、陕西胡姓、河南宗姓从中原来,有高姓、刘姓、范姓从江南来,沙姓从湖北宜州来;元末明初战乱,大批江南人涌向如皋,仅从苏州来的移民就有丁、李、严、黄、周、章、沈诸多姓氏;明清时期,如皋经济发展较快,从皖、浙、闽、晋等地来如皋经商并定居的日渐增多,蒙族人、满族人也相继落籍,从而形成了五方杂厝的局面。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各自的风俗习惯既保持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融合,使得如皋的民俗呈现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情景。
如皋民俗文化反映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如皋成陆于长江“金三角”,滨江枕海,为“维扬锁钥”,是由大大小小的沙洲涨接而成的沃土,自然河道如织,交通极为不便,移民集聚,五方杂厝,在岁时、婚姻、宴客、建宅、迁居、丧葬等方面习俗各具区域特色。
如皋民俗文化彰显了传统的儒家风范。千百年来,如皋风土清美,崇礼教,尚气谊,勤力穑,乐安全,间有饰诈健讼之风,亦返淳而还朴,流风余韵,连绵不绝。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如皋代有伟人,弘扬传统文化,对糅杂的岁时、婚丧等习俗,从真、善、美的角度加以整理、融合、推广,使之更传统、更高雅、更富有情趣。
如皋民俗文化也有部分表现了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就婚俗而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视为天经地义;讲究财礼,祈求多子多孙和高官厚禄,推行合婚、看八字,定命理、属相的生尅等,成为千年不变的清规戒律。随着时代的进步,婚俗也有变革,如宋大儒胡安定先生家娶媳妇,要娶门户相对低些的好姑娘,这就是对“门当户对”习俗的挑战;明代知县李衷纯针对如皋婚姻过分讲究财礼的陋习,颁布了抑制规章,采取了惩罚性措施,移风易俗,民众积极响应。民国初年开始实行文明结婚,逐步废除繁冗费财的旧俗。

唯爱她(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