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服饰特色

家乡区县: 徐州市睢宁县

一、衣服

(一)样式清末,徐州一带男子不论青壮年,均穿长袍马褂,也有着长衫、坎肩的。郊区与远乡农民多穿左大襟或对襟衣服。1927年以后,中山装、学生装开始出现在街头,但绝大多数人仍穿长衫,年节期间、庆吊、拜友作客时,须外加单马褂。

妇女上穿大襟袄、大襟衫,腰系长裙,下穿长裤。不论男女,长裤均为大腰裤。

1949年以后,中山装、青年装普遍流行。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流行军装和工作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工作服渐不流行,军装虽不如原来盛行,但至今类似警服等黄色服装在部分青年中仍有穿着。60年代后期以来,服装款式变化较多,窄裤腿、喇叭裤、西装、牛仔裤、滑雪衫、T恤衫及各式裙子均先后流行起来。

(二)色尚老年人多尚黑色。随着中山装的流行,蓝色已成为主要时尚。但农村老人,尤其是老年妇女,仍穿黑色。

中青年爱穿蓝色,夏季上衣以白色为主。文化大革命中,遍着军装绿。70年代末以来,衣服的色尚朝五彩缤纷发展。

少儿服装多尚红绿鲜艳的服装。幼时夏天勒肚兜,穿“牛腿裤”。牛腿裤的做法是把方布上角剪作半圆凹形,下角从中裁作二片,一片左右两角缝合而成。冬天上穿小袄,下衣为“连脚蹬”(鞋裤腿是连体的,不另外再穿鞋)。四五岁以前,穿“开裆裤”,裤有“袢膀”套肩上。五六岁时,即改穿“收档裤”,裤也不再带“袢膀”,而于腰间系裤带。再大些时,服装式样渐同成人,唯色彩鲜艳些,衣服上也多带些动物、人物等图案为饰。

大猫咪(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