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帝喾陵

家乡区县: 殷都区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三杨庄村西北,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2000年晋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颛顼和帝喾是上古时期“五帝”中的第二帝和第三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在社会秩序、宗教改革、道德伦理等方面功勋卓著,被后人尊为“人文始祖”。
颛顼帝(音Zhuanxu专须)是继黄帝之后一位比较有影响的上古中央天帝,在三皇五帝的五帝当中排位第二。颛顼少年时候就显露出治国才能,十五岁辅佐西方天帝少昊治理国家,二十岁即中央天帝位,统领四方天帝。颛顼帝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死后葬在鲋禺山(内黄县)。
帝喾,姬姓,名夋,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因在辛地开基,故号高辛氏。帝喾继承叔父颛顼称帝70年,建都于亳殷,105岁去世。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喾有四妻四子:元妃曰姜嫄,生弃(即后畟),是周族的祖先;次妃曰简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次妃曰庆都,生放勋,即帝尧;次妃曰常仪,生挚,曾继帝喾而一度为帝。
颛顼帝喾陵,双陵并峙,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帝陵清沙后,发现有御桥、御道、神道、水井、山门、棂星门、庙院、寝殿、享殿等基址,其中165通历朝历代祭祀碑尤为罕见。颛顼陵有元、清标志碑,帝喾陵有明代标志碑。元、明、清三代陵碑均立于两位上古帝王陵前,实属罕见。
颛顼帝喾陵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研究上古帝王陵的珍贵实物资料。陵区内发现有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泥质以及夹砂红顶陶片,同时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在距陵区25公里的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用蚌壳雕塑的龙虎图腾,这与传说中“五帝”时期的年代相吻合。在陵区众遗迹中,元代以来御祭碑碣165通,充分证明了华夏民族对颛顼、帝喾的尊崇,表明了祭祀活动数千年不衰,这在我国上古帝王陵中也十分罕见。这些御祭碑真实记录了历朝各代的兴衰历史、文化特征、大事记略,是研究历代官职、地域风俗、政区沿革的重要资料,也是难得的书法、石刻艺术瑰宝。
颛顼、帝喾位列“五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开创和发展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改革和继承了传统祭祀文化,奠定和丰富了姓氏文化,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数百家姓氏的起源,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颛顼帝喾陵是颇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华夏寻根祭祖圣地。现为“河南文化遗产日”重点开放景区。
颛顼帝喾陵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王朝祭祀不绝,宋代起列为定制,明代初列为皇家祭祀。千百年来,民间传统祭祀活动经久不衰,尤其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传说颛顼诞辰之日,广大群众千里迢迢汇集帝陵,焚香拜祖,祈福纳祥,热闹非凡。各种民间文艺表演荟萃,传统名优小吃溢香,商贸活动丰富,文化交流广泛,由此演变的内黄高王庙古庙会久负盛名,影响巨大,已成为内黄、乃至豫北地区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车家姑娘(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