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人家

家乡区县: 江苏省江宁区

主要景点
编辑

横跨梅溪河的“木栈道”

石塘人家“木栈道”
石塘人家“木栈道”
进石塘人家,连接旅游大道和村庄的木栈道,全长240米,横跨梅溪河,是一道壮观的人文景致。木栈道再现了宋朝木梁桥文化,走上木桥,犹如走入远去的历史,一步跨进南宋风情的村庄。雨后梅溪,河水潺潺,四面云台山脉环绕的河床,像条欢快蠕动的白龙,跳跃着向前。静时,河水清碧,山脉、村庄、栈道倒映其中,是一幅极美的画。每到冬春交接时,两岸梅花绽放,暗香浮动,醉人心怀。这里南宋风格的桥梁、建筑等,很容易让人有穿越的幻觉。当地宋、辽、金时期,村落兴盛,木构建筑蓬勃发展,这座木栈道就是复制南宋风格在景区建设中新建。梅溪河上木栈道,是很好的观景台,更是体验乡村乐趣的欢乐台。游客可以通过旅游区开展的鱼虾垂钓,感受乡野生活的慢节奏与浓浓乐趣。
王氏宗祠

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
王氏祠堂位于石塘人家村南,是存放家族亡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保存完整完好。该祠堂是华夏宗族、宗祠文化的保留与再现。王氏是石塘人家大姓,源于宋代。王氏三槐堂的第53世萃一公,字会源。南宋嘉泰年间(约公元1201年)为建康教授,卸任后喜玩山水,乐游金陵南乡云台山之美景后,改迁太原以石塘为家。创建王氏宗谱,始建王氏宗祠,萃一公为本宗鼻祖。萃一公生于宋乾道(约1165年)九年癸巳八月,卒于淳佑二年壬寅(公元1243年),享寿78岁。萃一公和王甯氏生有三男二女,长子再一世居石塘,次子再二迁居贾村,三三子再三迁居南山坎,后家族兴旺子孙又迁至计村(今朱门三下村)。王氏宗祠始建于1205年,堂形为三间二厢。在太平天国时期,该祠堂几乎毁于一旦,后由本村王允生的祖父辈们在原祠堂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修建。后经多年,其房屋损毁严重。2000年在王氏尊长们的召集下,王氏后人捐款筹集再次重修祠堂,王氏宗祠在每年的清明和农历十月初十祭祖。
狮背伞

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
“狮背伞”被誉为神树神石,它位于王氏宗祠的前右侧,一块自然形成的巨型狮子石,驼着一棵高大的树,有上天所赐之说。相传,王氏建祠堂初,某年大雨,洪水肆掠。雨过天晴,水去村静,形成梅溪河,田地尽毁,一巨型狮子石挡于祠堂边,既护佑祠堂,又护佑村庄,安然无恙。巨型狮子石,形象逼真,威武雄壮,王氏宗祠称天赐神石。不久,巨石更值称奇的是,在石狮无土的正背上生长一株血色榉树,根植石头,快速长高,如一把伞,人称“狮背伞”。世代的石塘村民,视为神物,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村内繁荣。至今村民或来客还有在树枝上挂红祈福、许愿等习俗,称神树灵验。至今,榉树直径约70厘米,根抱狮背,伞形树冠径8米多,200多年风雨,仍生长茂盛,堪称奇观。
王氏古井

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
“古亭村中望风云,静默老井泉水涌。”位于村南的“王氏古井”,在一座古亭中,像一位沧桑的老人诉说着往事。井上古亭,实为村庄改造为保护其而建。古井的位置,曾是王氏大院大门前,井口石圈为当地麻石所凿,井深约10米。提桶索印、年轮深刻,距今约800年。该井挖掘在两山夹谷之间,处谷底位置,水源为山泉,充沛甜润,用之沏茶,香醇无比。在没有开通长江水之前,村民都吃着古井的水,也用于洗衣,灌溉等,从未干枯过。此外,位于村东的时氏古井,也有700多年历史,但随这一家族的衰落静默于历史,少被人知。
星塘满

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
石塘村中有石塘,实为陨石来安家。据老村民们说,村中水塘是有来历的。相传很久以前某日,祖辈看到有一道美丽的浅红色的白光飘落在王氏宗祠门前,一块巨大的黑色圆麻石落下,形成一小坑塘。人们发现,黑色圆麻石半露在水面上。自从天星降落,小塘蓄满清澈丰盛的水,长年从塘埂上溢出。全村人认为上天赐予,用陨石打开云台山的泉眼,池塘泉水是为他们赐福,此塘也被称为“星塘满”,寓意“幸福满堂”。
泉水叮咚九里街

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有条商业街,又名九里街,从上至下,泉水从街心叮咚流过。这里流传着一个叫九里十三缸的传说。围绕传说,横溪街道在村庄改造中,新建了水街。街道除按照古建筑风格恢复一条商业街外,还把六朝时期流传至今的“金陵小吃”汇聚其中,有鲜汁锅贴、多味麻辣烫、飘香烧烤等等,手工精细、风味独特。街上店铺,横溪本土“农副产品店”比比皆是,有名扬四方的横溪西瓜,有盛产的草莓、葡萄、吊瓜子、野山茶、山芋粉丝、小年糕等等,不一而足。街上还有“传统童玩店”,汇集了70、80、90后儿童玩具,包括巧环、鲁班锁、经典魔方等等,既让儿童在创意体验区动脑筋、自己动手,开发智力,增添玩性乐趣,有让成人止步忆起童年。玩具店对面的“竹门巧匠”竹器店,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竹器,它们身上的纹理,竹的苍劲、竹的直拔和竹的节气,都在昭示它的神奇与魅力。此外,乡村酒吧,是深山僻壤的奇葩。它把城市元素浓缩其间,让你进屋是城市,出山是山野,有内外一重天的感慨。拾级而上,飞跃彩虹旅行社、云端书屋、奇思妙想桌游吧、乡村国际旅行社、石塘人家“村史馆”等等,为来者打开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前石塘村

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
前石塘村位于石塘人家之南,是石塘竹海景区农民农家乐个体经营为主的村子。2009年5月24日,前石塘村正式举办开村仪式。前石塘村最显著特征是错落有致的青砖小瓦马头墙样式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群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中国建筑文化中一朵[[艺术]]奇葩,它以“粉墙黛瓦、马头墙、石库门、天井院”等外部特征而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村庄是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苏皖交界的地域特点,改造的村庄。对外开放后,在横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引导扶持下,农民发展起农家乐经营。在这里,游客可吃到农家自己种的无污染蔬菜、最天然的竹笋、小野笋、农家土鸡、土鸭、土鹅、五彩豆腐等最有特色的农家菜。可住上舒心的农家小屋,体验晚间竹海的别样情景,购到正宗的本地特产,如笋干、茶叶、土鸡蛋等,还可参与到采茶、摘菜等农事活动。
九龙潭

石塘竹海九龙潭,美丽故事至今传。在当地,九龙潭的神话与故事,妇孺皆知。相传,有天东海龙宫九太子游经石塘,发现这里河塘干涸,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庄户欲哭无泪。九太子宅心仁厚,急于解救百姓,未禀奏天庭,私自降雨。玉帝知道后大怒,不由分说,就把九太子贬落凡间锁于石塘干涸的河床上。九太子备受折磨,在这里痛不欲生。村民欲解救九太子,无奈锁链是天庭之物,无法靠近,只能每日为九太子焚香祈祷。后来观音菩萨得知九太子救百姓遭罚之事,顿生怜悯之心。她急至石塘,隐于半空,拿起杨柳枝向九太子身上撒了几点甘霖,塘中立刻泛起滟滟碧波,九太子沾到仙水,破除桎梏,摇头摆尾腾空而去。石塘百姓为感恩九太子,遂把囚禁其石塘称为“九龙潭”。因为潭水为观音菩萨甘霖所化,所以潭水清冽甘甜。当然,这只是传说。实际上,湖水之所以甜是因富含矿元素。湖水倒映出满山竹海,甚是美丽。现今,在吸引大批自驾游客的同时,此地也称为周边许多影楼婚纱照拍摄基地,人气渐旺起来。

阿阿阿阿阿珂(2015-06-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