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实力是第一形象。当发展的脚步跨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当环渤海经济圈崛起的时候,随着南资北移、南企北扩的发展趋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适,科学定位,从战略的高度,以超前的思维,提出:工业化、城市化是徐水发展的大趋势、大机遇。着眼建设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强县目标,大力实施“两动、双基地”战略,锻造县域腾飞的坚强双翼。
工业上,建设大园区、引进大项目、扶植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加快建设县城工业园区和大王店中国电谷产业园区,以培育壮大吊索具、石油物探设备、汽车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为主,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保定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县索具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物探装备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3.7亿元、3.4亿元、7.57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27%、41.7%和118%。对巨力、俊峰、宏业、北奥、华龙等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实行挂牌保护,支持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法国赛赛尔、首创、风帆、天威、华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徐水并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发展后劲十分强劲。主导产业的快速壮大,“行业巨人”的相继崛起,徐水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06年,地方总产值完成58.3亿元,财政收入3.74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9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1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5家。
环境是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硬环境在全市不见得最好,但软环境一定要最好”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县深入开展了“一项宣传、两项教育”活动以及“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成之时,就是徐水富裕型小康社会实现之日”大讨论活动,深化全民教育,转变政府职能,努力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用良好的环境和信誉,用徐水的诚信和真诚吸引投资,加快发展。
作为农业大县,徐水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富民产业,建设保定市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锻造县域腾飞的另一只翅膀。该县采取扩基地、育龙头、创名牌、建协会、强服务等措施,以西红柿为主的蔬菜种植、以奶牛和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以山区柿子林和优质果品为主的林果栽培三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效益稳步提高。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15.66万亩,奶牛存栏3.39万头,生猪存栏24.4万头,林果面积达到6.2万亩,是全国西红柿生产基地和河北省奶牛之乡。大午公司、德力食品厂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培育了“大午”、“豹子头”、“锄禾”、“红彤彤”等农产品知名品牌。其中“大午”和“豹子头”荣获河北省名牌。200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9元。
硬实力强起来,软实力壮起来。全县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快步发展。综合教育水平居全市前列,高考总评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自2006年开始的贫困学生救助活动,筹资150余万元对1200名在册贫困学生实施了救助。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率达到76.02%。拥有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18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