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北魏时期,人们就用智慧创造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明朝初期,朱元璋将十三太子朱桂封藩大同以后,代王府御膳房从全国各地引进来各种菜系,名厨云集,制作精良,很快地提高了大同饮食的烹饪水平。清朝康乾盛世,为应酬“上司入境”、“贵宾上门”,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形成了仅次于京城的“大同满汉席”。现在,随着旅游事业的蒸蒸日上,大同饮食文化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吸取几大菜系之精华,呈现多样性发展。
羊杂汤
大同地区气候干燥、寒冷、风大,土地贫瘠,不太适应农作物生长,而牧草却很旺盛,因此畜牧业在大同地区也很发达。
当地人在吃完羊肉后,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洗净加上羊血,煮熟、切碎,配以葱、蒜、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故称羊杂汤。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驱寒、暖胃,不仅美味还有明显的保健功效。关汉卿编著的《窦娥冤》中,曾对羊杂粉汤也作过记载。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00222968
能力秀:http://abc.wm23.com/cw20140214
微博:http://weibo.com/u/3800222968/home?wvr=5&lf=reg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xi/datongche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