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人——陈尧叟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人,是陈省华的长子。在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己丑科状元。且是连中三元(即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第一名),陈尧叟中状元后,授光禄寺丞,入值史馆。

奉诏赈灾后,迁工部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人信巫,有病不服信药,祷神祛灾。陈尧叟移风易俗,将《集验方》医书刻于石上,立于驿站。岭南炎热,陈尧叟命人植树凿井,深得当地人拥戴。

淳化四年(993),陈尧叟出使交州,不辱使命。咸平元年(998),真宗诏令各路督课民人种植桑枣,尧叟上疏,言所管之地多山石,宜因地制宜,种植苎麻,得真宗赞许。回京后,加刑部员外郎,充度支判官.出京为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平乱。入京为枢密直学士知三班兼银台通进封驳司。黄河决口澶州,陈尧叟与冯拯同为河北、河东安抚副使。事毕回京,奉诏裁减冗事,卓有成效。

景德元年(1004),辽军南下,直逼澶州,朝野震恐。陈尧叟主张迁都,受到主战派寇准的指斥。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封禅泰山,尧叟奉诏撰《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后,又撰《封禅圣制颂》。真宗西祀汾阴,尧叟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进户部尚书,又奉诏撰《亲谒太宗庙颂》。五年,以本官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因足疾,屡次请求辞职。真宗派人慰问,拜右仆射,知河阳。

天禧元年(1017),尧叟病危,真宗诏准回京,不久辞别人世,享年五十七岁。真宗废朝二日,以示哀悼,赠侍中,谥文忠。陈尧叟体貌英伟,博闻强记,奉对明辨。著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行世,惜已失传。

2 人物轶事

陈尧叟29岁中状元,受到太宗皇帝的召见。陈尧叟器宇轩昂,举止大方得体,回答皇上垂询时口齿清晰,辞意畅达。皇上很高兴,问左右的大臣们:“这个年青人是谁的儿子?”王沔回答说:“他是楼烦县县令陈省华的儿子。”太宗于是召陈省华进京陛见,觉得陈省华是个人才,就委任陈省华做了太子允中。

第二年四月,太宗皇帝在同一天提升陈省华、陈尧叟父子任秘书丞,并同赐绯袍以示恩宠。秘书丞虽不是很高的官,但父子同日升同样的官,受同样的恩赐,确实是旷代殊荣,所以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陈尧叟31岁时作了广南西路转运使。广南西路在今广西一带,宋时还是落后闭塞的地方。这里气候炎热,山上石多树少,夏季劳作行走极易中暑。那里的人又不知道打井,饮水一是靠下雨时的积水,二是到河沟取用,很不卫生。几年后,到处的荒山都绿化了,各地都凿建了水井,既改善了气候,又保持了水土,人们饮用井水,也减少了疾病。

陈尧叟还叫人们在大路旁边每隔二三十里就修一座亭舍,供来往的人们避雨、休息,夏天,亭里还设有盛茶水的缸,有饮用的碗勺,茶水由附近的村民轮流供给。这项措施,极大地方便了来往的行人、客商。

广南西路南边是交趾,交趾即今越南北部。当时宋朝一些杀人放火抢劫犯了滔天大罪的人逃到交趾,交趾王黎桓把这些人收留下来,让他们作海盗经常到宋的边境骚扰。宋朝官员也就将交趾国逃来的罪犯隐匿起来,让他们去交趾边境骚扰。陈尧叟认为这样对两国都不利,他责成地方官将交趾逃到宋朝境内的罪犯全都遣送回交趾。交趾王黎桓受到感动,把宋朝逃到交趾的罪犯也全都抓起来遣送回宋。于是双方边境都安宁了,宋和交趾的关系也和睦友好起来。

陈尧叟晚年患脚疾,行走困难,因此他请求辞去宰相职务,真宗皇帝没有同意。陈尧叟告假在家养病,真宗皇帝车驾亲临其府第探视。后来陈尧叟又恳切地请求辞职,皇上这才同意了,让他到河阳作通判。他出京之前,坐着小轿前去向皇帝辞行。

皇上特许他的小轿一直抬到便殿,又让他的儿子把他扶到皇上近前,并叫他不要下拜,还赐他坐着谈话。这些都是非常的恩宠,平时连皇亲都得不到。

cherrycherry(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