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成化年间就设宁武关,所谓明“九边重镇”,山西镇就驻宁武,以守偏头、宁武、雁门关所联结的内长城一线,是横亘晋北五百里的一巨大屏障。另一方面,明朝各时期又对宁武关多有经营,周围多建有以长城为连接的城堡以作拱卫,形成一个以宁武关为中心四面八方互为犄角互为应援的防卫集群。如位于宁武以北12.5公里的阳方堡,古人称之为“宁武关口”,坐落在恒山与管涔山结合部陉口地带万寿山上,为恢河北去出山的最后一个地形隘口,是宁武关的门户所在.
宁武关为晋北古楼烦(古部落名)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宁武,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或说其地有旧宁文堡,取文武对应之义,因有此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