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孔庙

家乡区县: 萍乡安源区

萍乡孔庙

孔庙,亦称文庙、夫子庙、至圣庙、文宣王庙,在古代是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后来成为求学入仕之学子顶礼膜拜的地方,再逐渐成为民众的文化活动场所。据史料记载,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命令将孔子故里(今山东曲阜)故宅三间改为庙堂,岁时奉祀,此为孔庙之始。
萍乡孔庙,是在全国已知的22座孔庙中兴建较早的,年代仅晚于山东曲阜孔庙,也是全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萍乡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为庚萼倡建,故址在市南的南宝积寺后,北宋时兵毁。自南宋后经过8次迁建,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高大雄伟的棂星门下,一眼望去,一座传统宫殿式样的建筑巍峨雄踞,气势非凡,端庄沉寂,这就是前殿。前殿东有名宦祠,西有乡贤祠,而正中就是大成门,门上悬一横匾,上书“德侔天地”四个大字,寓意孔子之仁德可与天地相齐。前殿的梁枋之间,沥粉贴金,描龙画凤,满眼金碧辉煌。那厚重的红色木门,仿佛见证着历史的巨变;那斑驳的粗大木柱,仿佛渗透着岁月的沧桑。
跨过大成门,内面是一古朴雅静的庭院,苍翠葱茏,幽竹掩映,玉兰飘香,左右两边是长长的回廊,廊前石柱环绕,大成殿就在庭院的正中轴线上。大成殿前檐石柱上云龙缠绕,露台石栏望柱上雕刻的千年龟、千年鹤栩栩如生,露台前的石阶上蟠龙盘踞,精美古朴,叫人不禁惊叹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大成殿上悬着一块刻有“道冠古今”的横匾,寓意孔子的道义称冠于古今。旁边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立儒说施仁爱传德政授弟子万世师表”,下联是“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赞周易千秋圣人”,此联充分总结了孔子的一生和功绩,显示了萍乡人民对孔子的极力尊崇。难怪楚萍之地,自古“人文蔚起,硕儒鸿生”。
进入大成殿内,正对的是孔子的彩塑神像,面容仁慈,双目有神,让人感受到圣人的睿智,旁边牌位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200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孔子的尊崇至今仍在,尊师重教的传统始终相承。抬头往上看,天花板中央有一凹形八角形螺旋式藻井,这在全国古建筑中是不多见的,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宫廷木构建筑的特点。藻井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恍若自己的思想能超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接……
大成殿的西侧就是训导斋和明伦堂,旧时就是学子们求学读书的地方,现在已辟为萍乡古代文明陈列馆,它以萍乡市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为线索,介绍了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悠悠古城的漫长岁月及灿烂的古代文明。站在一幅根据清乾隆年间的1784年《萍乡县志》复制的萍乡地图前,现在的东门桥、南门桥、西门桥、北门桥,原来分别叫亨泰桥、萍实桥、香溪桥、通济桥,原来古代和当今可以这样相通,历史和现实就是这样衔接。如今古桥仍在,然而桥名已变,只有那桥下的萍水河还在静静地流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萍城那古老的故事。

 

素素(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