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关

家乡区县: 四川省绵竹市

《三国演义》中的名关之一。隶属于绵竹县,在鹿头山。今天地址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绵竹关控扼川陕古道,而且地势雄峻,易守难攻。

“江锁双龙台,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鹿头山,东麓纳罗江县城而抵纹江,西麓触绵远河(古称绵阳江)与绵竹故城(鹿头山西十里的绵远河西岸,今德阳市旌阳区袁家乡境)隔水相望,罗纹江水蟠于东,绵远河西绕;东之流下注涪水,西之水环平原聚为沱江,缘此,逶迤绵绵的山岭因两侧江河流向各异而被古代朝廷定为东、西两川的分界,独特的区位又使它成为蜀都北部的“门户”、四川著名的古战场。

南北朝至隋唐置鹿头关;五代时,移鹿头关戍于绵江(今绵远河)西岸,另置白马关于鹿头山。因此,今天人们熟知的白马关,就是原先的鹿头关。

《三国演义》、《三国志》中均提及绵竹关之战。诸葛瞻父子魂壮绵竹关,留下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至今,在绵竹市仍有清代建筑诸葛双忠祠和诸葛瞻、诸葛尚衣冠冢。

血战绵竹关

魏景元四年(蜀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等五道伐蜀(其中钟会大军由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进攻汉中,故与邓艾、诸葛绪合称“五道”)。此时,驻守汉中的蜀汉大将军姜维上表后主,建议“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然而,操纵朝政的宦官黄皓却“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致使丧失了大好战机。钟会攻取汉中后,姜维会合廖化、张翼、董厥,退保剑阁。“冬十月,(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汉朝廷闻讯大惊,急遣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率兵抵御。 “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这里所说的“绵竹”,不是指位于平原地区的绵竹县城,而是指与县城隔水相望,隶属于绵竹县的绵竹关(鹿头山)。这里实为抵御邓艾的最佳阵地。

哦,这样啊(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