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生态“百果园”促农增收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深春时节,笔者站在南宾镇轿子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枝繁叶茂的果树吐露芬芳,香飘四野,一片生机勃勃。

“这是我镇立足生态保护,持续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结果。”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马明胜自豪地说,近年来,南宾镇16个涉农村(社区)充分利用地处县城郊区的区位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建成3000余亩果树林。这些果树林不仅绿化了县城周围的环境,还成为了广大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柑橘园经久不衰

近日,笔者在红井社区旗山柑橘园里看到,果树枝头冒出一粒粒白色花骨朵,果农王德成正在小心翼翼地给果树疏花。“这个柑橘园产的椪柑、无核橘,在全县有名嘞!”他介绍说。

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旗山柑橘园,面积为300亩,入园的农户有35家。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果农每年户均采果2万余斤,收入3万余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可后来,由于周边区县的柑橘大量进入石柱,加之果树“年岁已高”,过了盛产期,产量直线下降,旗山柑橘园很快陷入困境。不过,该镇及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果农嫁接优良品种,又使其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这只是南宾镇大力发展柑橘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栽植的优质柑橘树已有1400多亩,年产值超过了700万元。

梨李桃香甜可口

“我镇‘水果帮’主要成员还有梨、桃、李三弟兄。”灯盏村支书黄小蓉介绍,该村盛产梨子,共有1万多株梨树。其中村民阎宗川建有3亩梨园,所产的雪梨果大核小,肉质脆嫩、甘甜多汁,不愁销路,他每年的销售额都在3万元以上。

南宾镇的李子树多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但也有规模发展的典型:2013年初,在县城做房屋装修的村民马培迅回到家乡——河坝村。在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他租赁405亩土地建起家庭农场,从四川绵阳引进了2万株脆红李树苗。如今,这些李树长势良好,部分已开始结果。

“桃树虽少,但少而精。”城东社区果农陈益生讲道,他淘汰本地桃树,种下300多棵油桃树,而今每年都能收入4万余元。

另外,该镇不少农户还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了樱桃、枇杷、柚子、柿子等果树,既美化了农家庭院又挣到了零用钱。

猕猴桃走出大山

南宾镇黄鹤村村民谭登富喜欢琢磨事情,人称“搞搞神”。2009年,他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看到了一个介绍种植猕猴桃的节目,深受启发,成功摸索出了野生猕猴桃嫁接技术。之后,他引种红心猕猴桃,建起了一个100余亩的果园,年产值达40万元,并带动当地60余户种植。如今,黄鹤村的猕猴桃栽植面积已超过300亩。

“尽管我镇发展果树种植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短板——种植面积不大、品种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该镇主要负责人说,今年,南宾镇党委政府将抓住我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城郊生态“百果园”。

俊俊-阳光(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