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伊水两
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龙门石窟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
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
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
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和
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2000年龙门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龙门石
窟“剪刀手”佛像走红。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位于
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自然风光
秀丽,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
现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
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
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
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龙门石
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