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棠(1837—1905),号芾生,是清末的大学问家。上栗县赤山乡周江边村人。其祖父是当地巨富,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但因他和儿子都目不识丁,常受人嘲讽。相传他曾求一个有名的秀才写了把扇,高兴地随身携带,让人传观。人们看了,窃窃而笑。有个亲戚念给他听,原来写的是一副对联:“家有万顷良田,如何上摆下摆?胸无半点墨水,到底左难右难”。他虽气极了,但人家说的毕竟是实话,怪只怪自己不读书,也不教儿子们读书。于是他不惜重金,访求名师,教育孙子,礼敬超乎常规。因此他的六个孙子都得以先后成为有名学人。
李有棠幼年时读书,就已显露出天资的聪慧,不但记忆力好,而且理解能力也强。十多岁时,他便领悟到,“有用之学,无不自经史酝酿而出”。所以他特别留心经史,不到20岁,就已读完《十三经》。由于在他的上代中,没有一个读书人,家里也没有一本可读的书。他便四处借书,一边读,一边摘录,一边盘算买书。那时正值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满清政府尽力想要扑灭之,东南各省遍地战火,苏、杭等处各大书院士院无不毁于兵灾。他不惜重金,搜购了大量的书籍,为日后讲求学问、从事著述打下厚实的基础。同时又在宅旁筑精舍一所,专作藏书、读书之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