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学家郑 肇 经

家乡区县: 江苏省泰兴市

郑肇经(1894-1989),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水利学家、九三学社社员,字权伯,泰兴县城花园巷人。国民10年(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去德国萨克逊大学进修水利工程(下简称水工)和市政工程。民国13年回国到南京河海工科大学任教授。后历任中央大学教授,上海市工务局技正、工程科长,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长,中央水工试验所所长,中央水利实验处处长。回国初,肇经将水工模拟技术引进大学教材,并于23年在中央大学首创水工实验室──“临时水工试验室”,应用水工模拟技术为中国水利建设服务。在负责全国水利科学研究事业期间,肇经相继设立了南京、盘溪、石门、武功、成都、昆明、北平水工实验室以及土工实验室、河工实验区、黄土防冲试验场、水利航空测量队、水工仪器制造厂等,开辟了水利科研的多方面领域。他所领导的研究中心在水工、土工学术理论方面的成果,有很多至今仍在应用。在兼任仪器制造董事长期间,陆续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水工仪器──旋杯式流速仪、第一台光学仪器──丙式水准仪、及回声测深仪和经纬仪。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水文研究所”(即今水利部水文局)和水利文献编纂委员会(今北京水利科学院水利史研究室)。37年,毅然拒绝国民政府搬迁中央水工试验室的指令,为新中国保存了一支优秀的水利科技队伍和完好的水利科研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同济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教授。并被华东军政委员会特邀为水利专门委员,兼任太湖水利委员会委员,从事太湖地区水利研究,参与太湖10年建设规划课题研究,指导写成《太湖水利史料研究》。提出:“太湖出水路线的商榷”、“探讨上海经济区水利战略”几个问题,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主编了《太湖水利技术史》,为该地区水利规划提出了既具有历史借鉴又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1989年9月因病逝世,享年95岁。生平著作有《港工程学》、《渠工学》、《城市计划学概论》、《河工学》、《中国水利史》、《中国之水利》、《水文学》、《农田水利学》;主编有《水工、土工实验报告》、《中国河工辞源》、《再续行水金鉴》,并撰写了《辞海》的水史部分、《农业辞典》防洪、水保部分、《简明农村水利词典》的水利、水保、防洪部分;重编了《两晋宋齐梁陈会要》240卷。

小白菜(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