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群星灿烂,名人辈出,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任弼时等曾在此学习或工作。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 学院是在近二三十年按照原貌在原址重建的。最原汁原味的,当是那口方井了,据说毛泽东喜欢用里面的井水洗冬澡。这里还是《恰同学少年》的拍摄地。校舍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与栋之间或由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66-1968年复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1985年重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班教室、工人夜校、附小主事室、阅报室、君子亭等10处纪念点复原陈列,对外开放。 1983年专辟有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和校史陈列室,展品有毛泽东写的《讲堂录》笔记、《夜学日志
特别提示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毛泽东在学习期间曾引用明代学者胡居仁之联语,书写一联,以作座右铭,联云: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曝尽十日寒。 1920年秋至1921年冬,学校先后聘任毛泽东为附属小学主事、师范部国语教员。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秘密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此外,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先后在学校学习或工作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截至2014年,该校占地面积134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2万余平方米,拥有有城南校区和东方红校区两个校区,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拭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师范学院,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
原本可能只有湖南人知道的学校,随着这几年红色影视剧的播出而蜚声海内外,尤其是《恰同学少年》。现在已经成为一处旅游景点,非校内学生门票15元一人。许多人都会来这里探访毛泽东少年的故事,老校区保留了较多民国时期的建筑,也是影视剧的拍摄地,校区内的小方井现在已经成了游人最喜欢拍照留念的地方。但建议大家游玩时期,切勿高声喧哗,校区内还有许多认真学习的孩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