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六塘河,旧名北盐河,明清之际,凿断马陵支麓,引骆马湖东注,曰拦马河,康熙十七年,靳辅于拦马河递建六坝,筑堤成塘,以泄湖运涨水,又于硕项筑屯堤,于是废湖为河,六塘之名始著,其自骆马湖东出,在江苏原宿迁县(今为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东、泗阳县北者,名总六塘河,东北流至淮阴县北境之钱集,歧为二支,一至武障坝,曰南六塘河,一至龙沟,曰北六塘河,并入于盐河,东出合为灌河,至灌河口入海。清乾隆时曾设六塘同知,专司河事,今上游淤垫高仰,水止不流,滚坝遗址,荡然无存,下游南北两支,河身浅狭,稍涨即决,而由灌口入海之途,复有盐坝,扼阻,故每遇大水,时有溃溢之患。
因此,六塘河按其地理位置划分为总六塘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
六塘河的传说之一
明朝崇祯年间,宿迁地区经常闹洪水。因为河道常年失修,水系紊乱无人过问,有水便成灾,所以历史上的宿迁是有名的“洪水走廊”。 民间有句流行话叫“沂蒙山戴帽,洪水就要到”。意思是说,只要沂蒙山挂云彩下雨,宿迁就要闹水灾。 山东的沂蒙山在宿迁的上游,它的雨水全部注入骆马湖,每每洪水冲毁湖堤,漫过大运河,汇入黄河,而东流入海。那时候老百姓一听说洪水来了,就没魂似地四处奔逃,携儿带女,扶老搀幼,逃荒讨饭,背井离乡。老百姓被淹死、饿死的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 皇帝老爷为了安抚民心,派朝中一位大臣到宿迁来察访。这位大臣爬上马陵山顶一望,只见骆马湖波浪滔天,与运河连成一片,白茫茫一眼望不到边。他想,要治洪水,必须整修堤坝,疏浚河道,或开挖新河。 宿迁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马陵山横躺在骆马湖岸,形成天然屏障,正好挡住湖水。要想下泄湖水,必须凿山开河,但困难不小。朝臣和宿迁地方官员在马陵山和骆马湖湖边转悠了几天。也没悟出个所以然来。 这一天,朝臣又来到马陵山顶上徘徊远望,忽然发现湖边有一个小小的山头,山上长着一片茂密的黑松林,气象非凡。他再细看看那松林延伸占据的一道山岭,好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头朝骆马湖水,盘跨在山岭上。朝臣心中暗暗称妙,此乃是一方宝地也! 他问县官:“那是什么所在?” 县官回答:“此处地名凤凰墩,那片松林便是凤凰林。是当今在朝为官的陆大人家的祖坟。” 朝臣闻听心里咯噔一下,又问:“就是当朝的陆御史么?” 县官回答:“正是”。 朝臣听罢也未说什么,转头回到住处。心想,陆御史在朝中早与我有隙不睦,我何不趁此机会破了他家的风水地,以泄心中私仇呢!于是,他连夜写成一个奏章,启奏皇上,决定从凤凰墩切断马陵山脊,引水东去,以泄洪害。万岁准奏。朝臣便命县官带领民夫限期在凤凰墩切岭开河。 谁知出师不利,山岭切而复合,河道挖而急涨。民夫白天拼死拼活挖不了几丈,一夜过后又恢复原来的地貌,涨实了。接连数日,挖了涨,涨了挖,均不见效。 县官禀报朝臣,朝臣亲临现场监工,依然如此.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朝臣急得双眉紧锁,手足无措。 这时,民夫中纷纷议论传说:“凤凰墩是凤凰栖息的地方,陆家还该出三斗三升芝麻官,风水破不得哩!”“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想在这里开河,连凤凰也不答应呢!”等等。 一天夜里,朝臣翻来覆去睡不着,便起身到外面走走。夜静更深,他来到山下,忽然听到山头上有两个老人悄悄说话。 其中一个说:“此山乃是风水宝地,想在这儿动土,真是痴心妄想。” 另一个接道:“要想在这儿开河也不难,必须用干柴烈火,撒上胡椒面,烧它七七十四九天,事方能成也!” “可是,他们凡人哪里知道这些呢!” 下面还有一段对话,因被风一吹,朝臣没有听清 原来这二位说话的不是凡人,乃是马陵山山神爷爷和山神奶奶,二位山神偶然巡山到此,是随便闲聊的,谁知竟被朝臣听了去。 朝臣对山神的对台戏话虽说半信半疑,但还是派人寻来了干柴和胡椒面,果然,在烈火烧过的塘里,看到从土石层缝中渗出来的殷殷红火,据说,这是凤凰被烧死后流出的血。 消息传到京城,陆大人听说自家的祖坟风水被毁坏,亲自赶回家乡,他看到新开的河道确实与人民有益,不但没有责怪这位朝臣,反而大加赞赏他为宿迁人民造福,免除水害,立了大功劳,并拿出一部分银两,捐给家乡民夫,以示对开挖新河的资助。 老百姓深为陆大人的宽容大度所感动,一时传为美谈为了纪念他,宿迁人民便把这条新开的河起名叫“陆塘河”,就是现在宿迁城北,发源于骆马湖,流经宿迁、泗阳、涟水、灌南而入东海的陆塘河,也叫六塘河。
它宛延曲折,自西向东,日夜奔流,混浊发黄,充满河床,昼夜狂奔,一泻千里。四五里宽的两堤之间都渐渐地溢满了水,漫了庄稼,淹了树木,急得野兔都没了逃命处。
河水终于退去了,两岸满目疮痍,一片狼藉。给人带来灾难的六塘河,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遍积两岸的淤泥深厚肥沃,种上庄稼,只要没有新的天灾,来年定是个丰收年。
后来,六塘河经过整治,河床被拓宽、加深,上游造了闸,河水得以控制,多水的夏季,暴怒的六塘河再也不复得见,当年的汹涌澎湃,壮怀激烈,一去不返,但却增添了些许柔媚,几多驯良。
前六塘,眼见那些或干涸、或还残留下些许死水的汪塘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