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花"顾名思义,是地上舞的"拉花"。由于这种"拉花"比"跷子拉花"没有杂技性,流传的也就较为广泛,特别是近年来拉花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演出场地的扩大,许多舞蹈动作和阵形变化需要跑动才能完成,"地拉花"也就被广泛继承。到今天为止的南正、庄旺、南平望、长岗、庄子头、城关等拉花流派都属于"地拉花"。 从"拉花"风格的继承情况可以看出,继承本身就是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在继承的过程中,艺术也就不知不觉中发展了。 "拉花"是一种不受场地限制,即可街头、场院演出,也可登台献技,时间可长可短的群舞。演出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行进中的演出,称为"过街",这种表演因受行进的局限,仅能用"一根鞭"、"二龙并进"等简单的队形,无法追求舞蹈的完整性,但有因地制宜的特点,此一般在参加"拉会"和"踩街"时采用。另一种为场地演出,其队形多变,能充分发挥演员的表演技能,而且演出完整。参加演出的演员,一般为六的倍数,今天大规模的拉花队伍如18人拉花、36人拉花、60人拉花和102人拉花等都是继承了拉花的这一特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