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八景

家乡区县: 河北省定州市

定州八景,是指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遗迹、风光景物、奇闻轶事、神话传说。所以各地“八景”名称文雅,富有诗意,而几经锤炼,约定俗成,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它的起源系宋代皇帝当时所好,因轰动朝野以至影响后世各朝争相效仿。定州八景系清代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根据定州实际所罗列,并载入定州旧志,

1八景概述编辑八景提法在我国比较广泛,历史上京师有“八景”,各县也有“八景”,所以它有着广泛的普遍性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遗迹、风光景物、奇闻轶事、神话传说。所以各地“八景”名称文雅,富有诗意,而几经锤炼,约定俗成,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它的起源系宋代皇帝当时所好,因轰动朝野以至影响后世各朝争相效仿。但是由于人显的因素,许多“八景”牵强附会,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后来被人们逐渐放弃。

定州八景系清代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根据定州实际所罗列,并载入定州旧志,现分别矛以记述。

2开元寺塔编辑

位于中山东路的宝塔街中心,,高83.7米,为11层楼阁式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组成八角形,座基周围长127.65米。是我国建塔史上最高的一座砖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

开元寺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进入词条搜索词条帮助

关闭

首页

分类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特色百科历史上的今天

数字博物馆

城市百科

特色词条

数字方志馆

史记·2014

用户蝌蚪团

燃梦计划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权威合作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手机百科客户端

网页版

个人中心

收藏查看我的收藏

24有用 1

11

定州八景编辑

定州八景,是指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遗迹、风光景物、奇闻轶事、神话传说。所以各地“八景”名称文雅,富有诗意,而几经锤炼,约定俗成,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它的起源系宋代皇帝当时所好,因轰动朝野以至影响后世各朝争相效仿。定州八景系清代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根据定州实际所罗列,并载入定州旧志,

中文名定州八景

实 质知州黄开运根据定州实际所罗列

位 于中山东路的宝塔街中心

座基周围长127.65米

目录

1八景概述

2开元寺塔

3众春园庶

4雪浪寒斋

5平山胜迹

6中山后圃

7西溪玩月

8唐水秋风

9续阅古堂

10山东邹县秦济先生《中山八景诗》

1八景概述编辑

八景提法在我国比较广泛,历史上京师有“八景”,各县也有“八景”,所以它有着广泛的普遍性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遗迹、风光景物、奇闻轶事、神话传说。所以各地“八景”名称文雅,富有诗意,而几经锤炼,约定俗成,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它的起源系宋代皇帝当时所好,因轰动朝野以至影响后世各朝争相效仿。但是由于人显的因素,许多“八景”牵强附会,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后来被人们逐渐放弃。

定州八景系清代康熙年间,知州黄开运根据定州实际所罗列,并载入定州旧志,现分别矛以记述。

2开元寺塔编辑

位于中山东路的宝塔街中心,,高83.7米,为11层楼阁式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组成八角形,座基周围长127.65米。是我国建塔史上最高的一座砖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

开元寺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该塔整体结构由内外层衔接而成,之间形成回廊,犹如外塔环抱内塔;上下两层之间,内设升蹬梯道,穿过塔心逐层攀旋登高。塔身底层阁楼最高,外观塔四面开门,内塔外壁各设一个单体佛堂与外门相对应,唯东北角开设一条蹬塔券门。底层阁楼作双重出檐,底檐砖砌呈棱形,上层檐作仿木三跳斗拱、施彩绘。斗拱承托上层塔身平台。底层内部中心设藻井,原有泥塑立佛一尊。顶部四周作仿木斗拱,向上叠涩收成攒尖顶。三层以上天花板均为彩绘。七层以上是拱券式顶,内壁与券顶绘制佛像与飞禽走兽图案,回廊两侧设有25个壁龛。在塔座主龛内,以及各层回廊砖壁上,嵌有许多碑刻与名人题咏,原为45块,现存34块。塔的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辟券门,其余佛画均为开元寺僧人生活之场面。将不同性格的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工绘手别具一格的独创才能。最上两层八面开辟问券门,为拱券式,设有砖雕门额、门替。券顶上饰有桃尖形的得香火烟气,逐层向上,且线各渐增,象征着“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佛门盛景。十一层内回廊东面券顶上开一近垂直的天井,跨越其上即可登上塔刹。自塔有史以来,登临者不计其数,但能升登塔刹(俗称宝塔葫芦)者甚少。塔顶层八坡八脊,上覆布瓦,瓦垄深可容人平卧。八角脊檐各塑坐式铁佛像(护法天神)一尊,角脊交汇处是砖砌的莲花瓣,其上是塔刹铁座,上面有六节组成的铜铸葫芦。登极远望,可俯瞰城池,统揽全市,“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诚不愧古和称之为中山巨观,宋代后,开元寺塔素为人们游览的场所,定俗遇节登塔,曾数次发生惨祸。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正月十六日,群往登眺,有人诈言州守且至,游众惊迫,互相拥护,压死者二百三十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五月五日,村民登塔眺望甚众,忽讹传州牧封锁塔口,游人惊恐,拥护而下,压死者三百余人。

开元寺塔距今已900余年,其间历经了10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1884年)6月,塔的东北面自颠至地剥落一角,破坏了这一雄伟建筑的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开元寺塔的保护,多次拨款维修。1972年,先后修复塔内阶梯、塔脊,塌坠断崖处增设铁制栏杆。1983年,修造了保护围墙和影壁。1987年,国家文物局对该塔开始复原修缮。定州市政府1988年成立了定州修塔指挥部。2001年5月,专业维修人员在80余米的塔厦里发现了一金属盒密封的《金刚经》,盒正面刻“金刚经”3个字,左右侧面分别刻着“七月十五日”和“雍正元年弟子王惠敬函”。专家认为,这是清代雍正元年维修古塔时放进去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3尊铜佛和一把铜镜,其中一尊铜佛上有明代弘治年间的字样。打开金属盒后,文物工作者发现这部《金刚经》已严重缩水,难以翻开。目前,修塔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将在2001年底结束,翌年即可对外开放游览。

3众春园庶编辑位于城内东北隅。宋太宗时(976--997年),由中山太守李昭亮建。当时潴水为塘,广达百余亩,植有杨柳万株,花草繁茂,亭榭古雅。每到初春盛夏,波光粼粼,垂柳袅袅,风光绮丽。后来经年历久,日渐荒废。韩琦任知定州,将遗迹扩大兴修。庆历八年(1048年),筑长堤,建门于西南角,取”偕众同春“之意,故名为“众春园”。

4雪浪寒斋编辑明万历年间,众春园荒芜,楼台坍塌,园地为民所有。万历十四年(1586年),州牧唐祥兴加以恢复,并将雪浪石、韩苏二祠迁入众春园。清代辟为行宫

foreverdifei子(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