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习俗

家乡区县: 梅州市蕉岭县

耕田为主业,禾分早晚两季。农忙时村人互帮互助,不计报酬。男人多外出谋生。理家与耕作由妇女担任。传统农具有犁耙、辘轴、脚头、铁扎、禾镰、荡耙、木制龙骨水车等。

妇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鲁萁,客家妇女鲁萁担最有特色,一担鲁萁二头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绑担,四平八稳,旧时,园中种苎,妇女用其织为夏布,名曰家机布。另种黄麻以编绳,作萝索、牛索等。

生活习俗

服饰 旧时用自织的织家机布制被和衣着,今已淘汰,清至民国初期,官吏豪绅及儒生穿长袍马挂,平民男女服装为开襟式,女的为在则开襟上衣,称大襟衫,衣长齐膝,现在服饰多样中西服盛行。

鞋帽 旧时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粤俗传统木履,现时的品种多,式样日趋新颖,旧时冬天男人戴毡帽、礼帽和棉帽。妇女冬日戴帽(头裙)蓝布所做。

饮食 一日三餐,米饭为主。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罩捞把饭捞起,盛于饭甑中,供一天吃,传统名菜、名吃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焗鸡”、“扣肉”、“蘸仔鸭”、“酿豆腐”、“鱼生”、“仙人粄”、“猪油粄”、“锅笃粄”、“黄粄”等。

民居 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围龙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其结构一般是“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屋前有一晒禾坪,大门之内,分上、中、下3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以两厢向后延伸,形成马蹄形的后围,其特点是以南北子午为半轴,左右对称,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结合成一个大极形整体。

Huan3286(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