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以布局调整为切入点,以优质资源扩大配置为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拉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十五”期间,我县积极落实“筹资办学”工程,多方筹措资金4800多万元投入学校教学设备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新建了实验中学、友邦小学;改造了蕉岭中学、华侨中学、新铺中学、逢甲中学、县人民小学、实验小学、南礤中心小学、蓝坊中心小学、上村小学、程官小学、油坑小学、群贤小学等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至目前止,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楼房化。有85%的中小学达到了校园建设规范化的标准,有84%的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市、县的美丽校园。
二是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根据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结合城镇化建设进程、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进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全面完成了“十五”布局调整的任务。全县已撤并了50间“麻雀”小学(含教学点),1间初中和1间普通高中。通过布局调整,学校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中小学规模效益显著提高。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目前,全县中小学优质学校由“十五”初期的1所增加到11所,县一级学校由8所增加到16所,蕉岭中学正向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迈进。全县中小学生就读优质学校的比例近50%,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分布差距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进展明显。
四是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有新的发展。目前,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均装备了计算机室,安装计算机共2078台。信息技术课在全县逐步得到普及。英语教育方面,到2004年秋季,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开设了英语课教学,县直小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农村完全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