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古城名胜古迹

家乡区县: 福建省东山县

过去,东山人被问起铜山古城名胜古迹知多少时,往往以顺口谣的方式加以回答,朗朗上口,简明扼要。


% h8 e9 ~5 '1 h0 ^

顺口谣一呀一水斋,二呀双孔井,三呀三仙洞,四呀四城门,五呀五里亭,六呀六角井,七呀七曲巷,八呀蜘蛛网,九呀九仙顶,十呀十大庙。

谣中名胜古迹一水斋一水斋位于铜陵戏院前,现已建为团结路。古时,孙子仪先生的祖居前有一池,名曰:“瑞记池”( 东方粮店处)。大伯公山上的雨水注入池中,清沏而不枯,孙氏学者择其池边建设书斋,招收学生讲学,并由洪少真(清·秀才)在学堂门上书写“一水斋” 三个大字,从此留下美名。

- ?5 O& g. q0 e双孔井双孔井,又名双崆井。位于恩波寺前百米处。相传,恩波寺地势较高,无处打井,为了解决僧众饮用之需,便在寺前低洼地挖掘一口井,井口上用一块长方形大石盖住,并开了二个水桶大的圆孔,以便吊水,故名双孔井。井深十余丈,宽丈余。历史上曾有几次因大旱井水枯竭。据清理人员说,井底塌方严重,方围可摆十张大圆桌,像个水帘洞。双孔井,水质甘甜,周边几百户人家皆赖之日常饮用,都说这是佛祖的恩赐。

" {' y4 k" J( G5 f

, X: i2 ]# M& n
三仙洞铜陵人比喻超出凡庸的人为“仙”,如“诗仙”、“酒仙”、“风水仙”、“教书仙”,医生如 “安仙”、“红龟仙”、既是名号,又是称谓,更是尊称。相传,城内岵嵝山龙脊东侧有一通巷,内有三户居家,住着一个医师、一个教师、一个算命先生,各得其所,忙里偷闲,茗茶弈棋,令人羡慕,称他们如三仙子过着闲情逸致的日子。因巷深如洞,又有“三仙”,故有“三仙洞”之名。

8 M w$ y) H y& l }四城门四城门指的是铜山古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为“晨曦”门、西为“思美”门、南为“答阳”门、北为“拱极”门。江夏侯建古城墙时,唯开着东、西、南三个门,北面的“拱极”门块石磊堵。直到139年后的明嘉靖五年(1526),巡海道蔡潮巡视铜陵古城时,决意打开“拱极” 门,发现墙门处埋着一块石碑,上写“遇潮即开”,万众称奇。

# t4 U c# Z5 C) i3 P5 p" H( ~

五里亭五里亭,又名东山抗战纪念亭,亭内内竖华侨捐资芳名碑刻。

" a, J! e8 S" j& d4 @# O

六角井六角井 位于石鼓街北。因其井沿筑成六角形,俗名“六角井”。 后埋填,建二轻厂房。

) j% B( h- W) M, ' [8 z七曲巷七曲巷位于铜陵顶街华表北侧至原基督教堂边。从顶街萧笠云故居左侧进巷到出口有七个拐弯角的一条小巷,故称“七曲巷”, 又称“七轧巷”。狭窄难行,易于迷路,小巷两旁的房屋,屋屋相连,间间相通,路人一旦走失,犹如进入迷魂阵。外来客想进出一试,多要熟人带路。这里正如著名作家柯灵描述的那样:“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肃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

: s! h0 o2 I2 H4 S" B蜘蛛网蜘蛛巷位于坎顶、伢程一带,方圆二百米,其间有油车巷、池尾井巷、茉莉花巷、霓巷、顶巷、下巷等,小巷阡陌纵横交错,居民小屋构筑其中,小路弯曲,巷巷相通,互为依存,易进难出,局如蛛网,古有八阵图之称。

" w2 _' E$ D0 N) F9 n% R# \九仙顶九仙山,俗称九仙顶,坐落在铜陵镇西北面,东山港南侧,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因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历代军事要地,故又称水寨大山,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名胜风景区主要景点。明初,江夏候周德兴建铜山所,在这里设铜山水寨,因此又称水寨大山。明初调漳州府军守卫,因是本地士兵,很多人擅离军营回家,后改调兴化府(今莆田、仙游一带)的官兵优驻守,官兵们奉祀“九鲤湖仙公”于山顶石洞里,故名:“九仙山”。概言之,丰富多彩的历史,使一山有三名。

! \0 ~8 P& {9 B* x4 t

十大庙十大庙指的是东山关帝庙、城隍庙(俗称城隍公庙,位于东山关帝庙右侧)、五里亭佛祖庙(原名“紫竹林院”,亦称“正觉寺”)、东岭大庙(俗称大使公庙)、北极殿(又称玄天上帝公庙、大庙头、大磨头)、古来寺 (亦称古来院、佛母庙)、恩波寺(亦称观音亭佛祖庙)、宝智寺(初名保安堂,在东山关帝庙右侧)、真君宫(亦称先生公庙)、铜陵天后宫(原称龙吟宫)。五里亭关帝庙原来也是十大庙之一,因1940年改建为东山抗战烈士陵园而除名。

/

 

符号~~(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