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种粗粮细做食物,不必一一细说,单看数字,已经可以体会人的无穷创造力。其中,煎饼是直到现在都盛行不衰的粗粮细做小吃。井陉煎饼已列入市级非遗,传承人为庄旺村孙秋桂。
煎饼这东西人们通常以为是山东或天津的特产,其实在广大北方地区都有。起源据说和诸葛亮有关。相传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山东沂河、涑河之间,锅灶尽失,将士饥饿困乏。怎么办?诸葛亮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金(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吃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由此,当地人学会了做煎饼。据说,赤壁大战前,诸葛亮造访东吴,孙权设宴款待,席面上南北大菜齐备,周瑜故意将江东的特色菜归置在孙权面前,以示固守江东之意。诸葛亮见状,命人取来煎饼,将除江东菜以外的其余菜肴卷入而食,周瑜大惊:“先生欲席卷天下乎?”诸葛亮笑答:“江东独存。”孙权听了,也取一张煎饼,卷入除川菜以外的菜肴,与诸葛亮相视而笑。自此,双方联合大败曹兵。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赤壁之战前,刘备还没有入川吧?
煎饼吃法多样,卷菜是其中一种。在井陉,老年人,尤其是有退休金、手头比较宽裕的老年人,爱买煎饼。吃法多以汤菜泡之,如熬菜泡煎饼、咸饭泡煎饼、羊杂汤泡煎饼,另外,还有涮煎饼、炒煎饼、煎饼卷大葱等。
煎饼吃法多样,卷菜是其中一种。在井陉,老年人,尤其是有退休金、手头比较宽裕的老年人,爱买煎饼。吃法多以汤菜泡之,如熬菜泡煎饼、咸饭泡煎饼、羊杂汤泡煎饼,另外,还有涮煎饼、炒煎饼、煎饼卷大葱等。
庄旺离城关不远。12年前,孙秋桂摊煎饼到城关赶集卖,大约五六年前,因他摊的煎饼好吃,有人找上门来买,于是不再赶集,改成在家大量地做,往外批发。孙秋桂的煎饼,精选几种原料:小麦、玉米、绿豆、黄豆、小米,按比例配好,先粉碎成绿豆大小的颗粒,再加水泡涨,然后上石磨磨浆。过去用手扳小石磨,现在用电机带动砂轮片来磨。孙秋桂从来不买现成的面,因为电磨面粉颗粒太粗,只有自己磨的面,能如豆浆一样细。磨好加入花椒粉、大料粉、盐,就可以摊了。
如果是自家吃摊的少,一般在地上放三块砖,支住有三个脚的鏊子,底下烧软柴。软柴指茅草、麦秸、树皮一类,因硬柴(木头)火力太大,不适合,软柴火力有限,扔一把软柴刚好摊一个。摊的工具不同于现在煎饼果子摊上常见的刮板,而是用“抹拉”(当地土话),即取高粱秸上又直又光的一段,俗称“圪档尖儿”,截成十几公分长,将一根Y型的荆条插进高粱秸中,手执荆条来摊。因高粱秸是圆的,摊煎饼时不容易刮破。井陉煎饼讲究越薄越好,刮的时候能透出下边鏊子的黑色,取下来薄如纸,晾干了吃着脆,摞起来吃着软,放一放吃着筋。会吃的人,要求煎饼必须有豆味儿,否则不认账。
孙秋桂平均每天摊一千张左右,这样的产量靠传统烧柴的鏊子是不行的,他自制了一圈鏊子组成的大转盘,手推转盘,鏊子走,人不动,一人摊,一人铲,夫妻配合默契。来批发的,有饭店、食品店、小商贩,也有个人买了礼盒装在年节时候送人。这东西虽是粗粮,送人却拿的出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