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 食
俗谚:“民以食为天”。岳池人民主食为米,间食面米、玉米、红苕、杂粮。饮食干稀及餐次多少因经济条件而定。解放前,地主豪绅食大米、白面和鸡、鸭、鱼、肉以及山珍海鱼食品;穷人以玉米、红苕、洋芋、杂粮、瓜菜充饥度日,终年劳累,不得温饱,饥忍挨饿,面黄肌瘦。全胰人民主食为米,一日三餐,农忙季节,耕田、插秧和收获,邀乡邻乡亲换工互助,以汤圆、粑饼和茶水在上午10点左右加餐,俗称“打幺台”。早晨和夏天喜欢食粥,一般家庭两顿或三顿白米干饭,间以红苕、芋头、洋芋、瓜菜蒸饭,俗称“孔(谐音)菜饭”。
(二) 菜 肴
解放前,穷苦人家,缺油少盐,很难吃肉。豪绅富户珍馐佳馔,油肉有余。解放后,菜肴日渐丰富。特别是1979年后,菜肴更加丰富多彩,除时令鲜菜市外,大棚蔬菜科学种植反季节蔬菜。如:青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萝卜、冬瓜、南瓜等四季皆有,借助不应求。菜肴即讲营养价值和食物热量,又讲究烹饪技术,掌握火侯,力求味美爽口。因气候潮湿,岳池人民历来喜吃辣椒豆瓣炒菜,中和、罗渡等农家常以“青椒炒腊肉,豆花下烧酒”待客。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干、泡、鲜咸菜佐餐,平时以食新鲜蔬菜为主,间食猪、牛肉、两菜或三菜一汤。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鸡、鸭、肉、蛋和海鲜食品常出现于餐桌。各种菜肴烹调方法主要有生煸、炒、炸、爆、烩、焖、烧、炖、煨、煎、溜、氽、卤、熏、蒸等,精细配料,讲究刀工,掌握火候,适时恰当配以姜、葱、蒜、盐、糖、醋、酱油、花椒、胡椒、料酒、味精等调料,做到色、香、味俱佳。岳池四季菜肴特点是:春,人们喜吃华蓥山新鲜白夹千竹笋炒肉丝,黄鳝爆蒜薹;夏:受吃苦瓜炒回锅肉,青椒炒肉丝;秋:喜吃鲜嫩生姜爆鸭子、猪蹄炖藕;立冬后,受吃炖羊、牛、狗肉及火锅。有卖卤鸡、鸭、鹅、猪肝、猪耳、猪尾的“烧腊”摊和烧烤摊。人们喜欢买卤菜或烧烤鸭待客佐餐。
(三) 咸 菜
腌制家常的饮食民俗至今仍继续沿袭。咸菜坛由华蓥、高垭土陶厂烧制。咸菜分干、泡、鲜三种。用倒坛腌制和盐的干大蒜、鹅巴腿葱头、洋姜、干萝卜卷、干萝卜丝、大头菜丝、刀扁豆丝,干青菜等干咸菜,坛口用干净笋壳和竹篾衬紧,倒匍于坛钵,保持钵内水不干,腌5年以上地干咸菜最香攀爽口。旧时结婚,以干咸菜,瓜子待客。用相水坛配以花椒、盐、酒腌渍青菜、萝卜、辣椒、白菜、豇豆、苦葱、蒜薹、大蒜、生姜、洋姜、茄子、芋子、儿菜、苦瓜、黄瓜等泡咸菜,凡加菜入坛适量加盐,保持坛沿水不干,坛盖密闭和注意清洁卫生。薤头、苦葱、黄瓜用刀锤破(鲜嫩生姜切薄片)加盐和蒜泥腌鲜咸菜。
(四) 筵 席
解放前,官绅富户与商店老板,凡婚丧帮庆,行业开张、祭祖祀神等,去餐馆包筵席或雇请厨师在家办筵席。一般民众衣厨师或自办八大碗或十大碗下等筵席。计有凉菜拼盘、酥肉、糖糯米饭、粉蒸肉、蒸芙蓉蛋、肉丸子汤或猪蹄汤、烧白、肘子、各种炒菜(猪肉片、肝、肚、腰花)凑足余碗或十碗为下等席,并以新鲜瓜菜、豆芽、杂豆、芋子、萝卜、洋芋、红苕垫底,最后上一道鲜香爽口的泡咸菜佐餐。有钱有势的豪绅、地主、袍哥大爷花天酒地,婚丧寿诞或哥老会开新堂社时,办百桌中、上等筵席,以示范富豪阔气。有“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牛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俗谚。厨师办四用力六碗加上全鸡、全鸭、全鱼、八宝蛋的席为中等席。再加鱼翅、海参、鱿鱼、墨鱼、龟、鳖、鳝、鸽等办20至30碗(盘)的上等筵席不足为奇。甚至有吃烧烤乳猪席的。特别是结婚筵席,宴请亲戚朋友有办百桌以上的中餐席。也有鲜蕺菜(谷名侧耳根)上席的。
(五) 饮 水
岳池人民历来饮用井水、泉水、河水。但县城井水含硝、碱太重不能作饮水,只作用水。遇天旱,只有龙王井(原九龙堰与金石崖之间)和桂花井(原盐业公司后面)的井水常不涸,可作饮水,却供不应求。
(六) 饮 酒
岳池县用高梁、玉米酿造白酒(即俗名“匝酒”)之俗历史悠久。名乡、镇皆有小作坊酿白酒,酒精含量57度,农民四季或招待贵客习钦白酒。尤其是龙孔镇取黑塘井水,用高梁酿制的白酒质优味美。逢年过节或产妇“坐月”,家家户户皆糯米蒸熟,放簸箕摊凉后,将酒曲粉为糯米饭拌习放入坛,中间旋小洞再加适量曲粉和凉开水,坛口盖紧,用稻草、棉絮、旧棉前在箩兜里捂紧,百般天需捂24小时,冬天需捂48至60小时,配制的甜米酒(俗名醪糟)即成,端出来酒坛,用醪糟煮鸡蛋待客或供病人和产妇食用。许多家庭居民用白酒加入参、枸杞、首乌、熟地、大枣等自制药酒饮用。待客还饮枉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茅台、郎酒、文君酒等名贵酒,也有饮低度(酒精含量48度)岳池特曲系列的。岳池酒厂生产的岳池特曲畅销省内外,誉为中国文化名酒。餐馆和零星小酒店卖碗碗酒。逢场或宴席,因过量饮酒,偶有醉汉倒于道旁或酗酒后寻衅滋事打人的现象。极少数人长期过量饮酒,致便肝脏酒精中毒,患脑溢血或肝癌死者屡见不鲜。
(七) 饮 茶
岳池人民素有饮茶之俗。1978年前沿华崟山阳和、高兴、鸡心、庆华、溪口等地和黄龙寨的农民种茶,所产华崟山绿茶春尖供县人沏茶饮。桥头、路旁、凉亭、要道,有乐善好施的乡民烧老荫茶、虫茶开水盛于瓦缸,免费供行人解渴。俗谚有:“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家家户户都用土陶茶壶沏茶,全家人饮用。50余年来,广泛使用电热水器、热水瓶盛开水,随时可用开水沏茶。春,爱饮花茶;夏,喜饮新鲜藿香茶,薄荷茶;秋,饮菊花茶;冬饮沱茶。部分从喜爱饮咖啡茶、红茶、多数人饮绿茶。旅行时买各种饮料代茶,等客还有沏名山蒙顶茶、杭州龙井茶、巴山富硒茶、成渝茶厂生产的特级毛尖、茉莉花茶、去南普洱茶等名茶。城镇、乡场茶馆林立,人们喜爱茶茶馆或老年活动中心喝盖碗茶,下棋对弈,玩麻将,纸牌,自得其乐。老年人清晨嗜饮早茶,以粑饼、馒头和茶水代早餐。
(八) 糖果糕点
农家习惯用大米、小麦、玉米、红苕熬制饴糖(俗名“清糖”)、玉米熬麻糖食用。偶有农民背竹篓端小簸箕麻糖沿街叫卖,儿歌有:“麻糖叮当响,逗得娃儿喉咙痒!”小孩喜爱吃香甜粘牙的麻糖。还有艺人用饴糖,冰糖加颜料,用细竹管子蘸糖吃成“耗子钻夜壶”、“苞谷”、“鸟型”、“鸡型”、“鸭型”、“鱼型”的彩色糖葫芦插在稻草束上沿街叫卖,小孩糖葫芦即好玩又好吃。今无此艺人,但仍有外地人卖“冰糖葫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