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田有很多朱熹的字迹,为什么呢?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死于1200年。公元1196年,南宋朝廷在奸臣的挑动下,掀起一场反理学浪潮,在科举考试中,凡是有涉及义理的,全部被打入另册,不予录取,并规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为天下禁书,不许学习。朱熹也被免去秘阁修撰等职务,遭到放逐。1198年,他从水口坐船来到古田,沿途到杉洋,在湖心岛、鹤塘、杉洋等地建了九所书院,在古田有“朱熹一日教九斋”的传说,一些百姓家里还贴有朱熹的治家格言,作为家训。大家如果有去过泰宁尚书笫可以看到他的一幅有名的对联,上联是“读书之乐乐何如?”,下联是“绿满窗前草不除”,表明他对知识不懈追求的志向。他的人生最后三年几乎都是在古田县度过,在杉洋的蓝田书院,他常与弟子们于月下品茶论文,吟哦高歌,或是在聚星台纵观天象,讲授天文学。杉洋有一个三井飞瀑,十分壮观,朱熹曾在那里刻下“胜似庐山瀑布”几个大字。而在这溪山书院,他更是竭尽全力教学,频频拜访周边百姓,讲述义理。大家沿着湖边走一走,你们看,这溪山书画院既模仿朱熹的溪山书院风格,又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在这里“临风对月常得乐,把盏吟诗尽抒怀”,什么尘世权力纷争,忧愁烦恼,都会被这眼前的美景驱赶得无影无踪。书画院门口李若初先生的那幅对联写到:“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确实,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大家一定会倍加觉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