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旧事----登山城话铜印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宁安市

著名的东夏国“城子后”山城遗址位于吊水楼瀑布东北三公里处的一座山顶上。前往观瞻的人日见其多,谈论的焦点更在那山城出土的一方铜印上。
乘船逆水而上,徒步登临山城,山路崎岖而又艰险。山城建筑在“坚如立铁”的石山顶上,其下遥临牡丹江,浩淼的洪水流经山的西麓,经南、东又折而朝南流去,洪水如刀,将山的三面斩绝,悬崖危耸,成为天然的垒壁,不筑之城墙。
瞻顾古城,呈现的是古朴、简洁、坚固、实用的金代女真民族的建筑风格。城呈长方,周长约三公里。城垣土筑,中间夯石,虽与岁月消磨千年,依然有三道墙壁兀立。据考测城上设土堞十五,现存瓮门一座,视之巍然。城的北面也是悬崖绝壁,可谓城外有城。据说城内曾有过双重墙,现已不见遗迹了。
最有说服力的物证,还是那方保存在省博物馆的古铜印了。
据1924年编写的《宁安县志·古迹金石》记载:“1919年(民国八年)有镜泊湖渔业公司执事梁昆山,在小左城(即城子后山城)获古铜印一颗,印柄长方形,宽长各二寸二,背上刻有‘天泰十八年造’字样……”又记载:“镜泊湖发电厂城子后山城遗址,就是东夏国吊仝圭阿怜谋克城。”
史书记载,公元1215年,即金宣宗三年,时任金朝辽东抚使的蒲鲜万奴于3月率精锐之师驻防今沈阳等地,10月战败耶律留哥,攻取咸平(今辽宁开原)见大金国内外交困,元气将尽,遂据东京(辽宁省辽阳市)拥兵自立,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1216年改国号为“东夏”,定都于今绥芬河中游右岸的开元城。并以此为根基,扩充领土,一举攻破金的上京,其军队充分发挥延续了金的谋克组织的作用。东夏国历时十九年,强盛时疆域东至日本海,北至依兰、巴彦以北至黑龙江下游地区,南至朝鲜古长城东段(即今朝鲜咸镜南道的北青),西至今吉林西部偏南一带,据险筑城乃是防御元军的侵掠。这年,蒲鲜万奴动用倾国之兵抵抗强大的元兵,虽节节败退,仍在危亡中封臣铸印,以振作士气,其用心也真令后人深思慨叹啊!对于蒲鲜万奴这个人史书上记得太少,他能在金国腐朽灭亡之际,敢于独树一帜,与金(元)分庭抗礼,力敌入侵金元兵,救女真于水深火热之中,挽民族于灭亡之际,顽强存国十九年,维护民族,不忘国耻不屈服于蒙古集团的侵略势力。这方印也许是东夏国冶铸的最后一方印,也许是蒲鲜万奴调动谋克军民奋战出兵的一颗心。“吊仝圭阿怜”克城抗蒙的前沿,乃东夏国的咽喉之地,这里一定集聚了女真最优秀的战士,在这方印、这颗心的昭示下,一定和元兵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我想古城里的刀光剑影虽消逝了,而女真的英魂还在,历史的见证——古印还在,足供后世人思考。
“吊仝圭阿怜”本是女真话,意思是“生长杏树的山”,而“城子后”山城就在宁安市原杏山乡域内。如果你在四五月登城,一定会看到如潮的杏花约期开放,年年岁岁花相似,牡丹江水依旧拍打着崖岸,令人想起“江流石头转,遗恨失吞吴”、“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来。

艾珊(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