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 千树万树梨花开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宁安市

七十年前,1942年5月23日,毛主席发表了意义深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革命文艺事业指明了方向,预示了革命文艺春天的到来。七十年后的农历壬辰年 正月十五,伴随党持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首届宁古塔节”隆重举行,数条金龙翻腾狂舞,满族祭祀舞蹈神奇展现,万朵礼花映红夜空,迎接2012金龙年的春天,拉开“宁安文化建设年”序幕。2012年2月18日,“中国宁安肃慎文化专家研讨会”在北京社科院满学所隆重举行,再掀“宁安文化建设年”高潮。这正是,又是一年春来到,千树万树梨花开。

宁安文艺发展的第一个春天是在清朝初期,吴兆骞、张缙彦、杨越、方拱乾等流人来到宁古塔,创作了《宁古塔纪略》、《绝域纪略》、《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等多部名篇佳作,创办了黑龙江第一个文学团体“七子诗会”,王世选、梅文召主编的民国版《宁安县志》也成为历史文献的经典之作。

宁安文艺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是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1945年日寇投降后,一大批党文艺工作者从延安来到东北,在宁安参加土改和剿匪斗争,也把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春风带到宁安,掀起宁安革命文艺发展的新高潮。著名作家、戏剧家音乐家张庚、康蒙等人来到江南乡永安村搞土改,创作出长篇小说《永安村翻身记》,这部作品早于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著名女作家草明来到宁安,到镜泊湖发电厂体验生活,创作出我国第一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原动力》。

牡丹江军区二团政委曲波,随部队来到宁安剿匪,创作出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这部经典名著。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歌剧《嘎达梅林》编剧之一的著名戏剧家李悦之来到宁安体验生活并兼任宁安县委副书记,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团山子集体农庄的成长》。1958年黑龙江省著名戏剧家、哈尔滨话剧院编剧丛深来到宁安团山子村体验生活,创作出大型话剧《千万不要忘记》。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刘白羽、著名诗人郭小川也来到宁安观摩阿卜村群众诗歌创作,刘白羽创作了报告文学《扬着灰尘的路上》在《人民文学》发表。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鲁琪和诗人刘畅园夫妇,从哈尔滨来到宁安石岩镇前进村体验生活,创作出电影《勿忘我》。著名作家、黑龙江省文学期刊《北方文学》主编李赤到宁安市东京城镇牛场村体验生活,创作出优秀短篇小说《七月雨》。

宁安是一片文化底蕴厚重沃土,伴随着《宁古塔文化丛书1—10卷》、《解读宁古塔》、《宁古塔五千年石文化》等一部部精品力作在全国出版发行,在这里诞生的莺歌岭文化、渤海国文化、金源源头文化、宁古塔文化、革命历史文化等五大文化品牌日益响亮。同时,一大批宁安文化名人走向全国。

上海市《现代汉语分类辞典》主编董大年,1934年从吉林省立第四中学(宁安一中前身)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他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塔牌学生”之一。董大年先生的弟弟董克勇,是世界著名的法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董大年先生的儿子董小明,是中国一级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现任深圳市文联主席。

著名民俗学家,原牡丹江市委副书记杨锡春是宁安市海浪镇前阳村人,创作出多部宁古塔历史文化专著,其中《满族风俗考》、《东北地名语源考》成为大学教材。

著名民俗学家、红学家宋德胤,20世纪70年代初期来到宁安(当时牡丹江师范学院在东京城镇大荒地村),搜集、整理宁古塔民俗、故事,出版了多部专著,填补学科空白,成为中国民俗学的开拓者之一。

著名作家、民俗专家、戏剧家张万林是宁安市海浪镇人,建国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央警卫师战士,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转业后在宁安县委工作多年。他是宁安的历史文化、风俗风情的“活词典”。他在1971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小猎手》、《红樱歌》影响教育了几代青少年。他是《宁古塔历史文化丛书》主编之一。近年来又创作了《金日成在中国》、《温暖太的阳》等精品力作。

著名作家、戏剧家王治普是中国戏剧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1958年来到宁安,在宁安工生活20多年。他创作的大型话剧《女大十八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他还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文华编剧奖”。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导演尹一青,出生于宁安市兰岗镇依兰村,他导演了电影《我们村里的年青人》等。

中国军事博物馆著名画家徐宝忠,生于宁安,毕业于宁安一中,他创作大型油画《毛泽东与杨开慧》名扬国内外,生前为母校创作了大型油画《宁安江畔》。

中国第四代“江姐”的扮演者、原空政歌舞团著名演员金曼,是宁安市东京城镇人。大型音区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领唱演员林正华出生于宁安镇。

原宁安县委书记、牡丹江日报副总编张明一,他与张万林、关治平一起创作了反映宁安14年抗战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中《不屈的宁古塔》,是非常难得经典作品。

延边大学教授、朝鲜族作家尹日山,是宁安市卧龙乡勤劳村人,他创作出长篇小说《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老松岭。

原牡丹江文联主席、书画院院长刘国仲,是宁安市兰岗镇人,他多次到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举办个人画展。

全国著名满族故事家傅英仁先生生前曾在原宁安县文化馆工作,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满族故事、民俗、歌舞,创作出《萨大人外传》、《东海蟒式舞》竺不朽之作。

宁安市原政协主席关治平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宁古塔历史文化,他倡导成立了宁古塔历史文化研究会,主编《宁古塔历史文化丛书》,还出版了个人散文集《拂去历史封尘》、《解读宁古塔》等多部精品力作。原宁安市交通局副局长汪军,曾任基层文化站长,二十多年如一日收藏石器文物,终于编撰出的大型图文集《宁古塔五千年石文化》,是难得的精品力作。

原渤海博物馆馆长杨荣斌创作了图文册《渤海史话》、《镜泊史话》,并为渤海大遗址博物馆创作了渤海国15代国王人物肖像画;宁安本土画家李凤亮创作了《七子诗会》、《雅克萨之战》等多幅反映历史事件的画作;原宁安“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爱云整理、出版了傅英仁遗作《萨满神话》添补了萨满文化研究一项空白,她还整理出版了《傅英仁满族故事集》等。民俗学专家赵君伟、赵文润创作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渤海郡王大祚荣传奇》。民俗学专家关金泉创作了反映马骏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铁血英魂》,民俗学专家吕永林创作了《白山黑水》、《虎啸山岚》等作品。民间文艺家谢景田为宁安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呕心沥血,他主导创编了满族舞蹈《达子秧歌》、《金牌天使》获全省金奖;摄影家刘学军的摄影作品《石板上种水稻》在《中国民族画报》发表,影响播及东南亚。舞蹈家李春花创编的舞蹈《娃娃练本领》获全国舞蹈大赛特等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叫是春。”纵观宁安文艺事业发展历程,令人自豪和骄傲。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宁安市五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宁安文艺工作者必将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使宁安文艺百花园盛开出更加鲜艳绚丽的花朵。

艾珊(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